“您好,请问您要什么蔬菜?”“西红柿、黄瓜、青椒……”“好的,马上安排配送!”记录电话下单的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西达赖营村合作社种植户吴永庆,每天上午他的手机都响个不停,全是联系他购买蔬菜的客户。
2014年,吴永庆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在当地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始种植蔬菜。他的蔬菜新鲜无公害,价格亲民、配送快速,深受群众欢迎,逐渐扩大了名声,打开了销路。
近些年,赛罕区大力推行“党建+合作社”模式,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探索走出了党组织引领推动合作社发展、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赛罕区发挥党支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做优做强、做精做特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村社联办、村集体领办、村民股份量化等模式做强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黄合少镇赛音不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赛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网纹瓜、小番茄种植生产以及技术服务、销售于一体,发展订单式农业。经营合作社6年时间里,累计带动种植户200多户,就业人数达到18000人次,种植户平均每棚每茬收入从4000多元增加到8000—12000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大棚种植产品滞销问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
赛罕区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电商+农户”等模式,引导党员在产业链上认领岗位、发挥特长,争当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先锋。通过“党员+合作社”,把全体农户变成股东,用经济方式把村民的利益联结起来,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巴彦街道宝丰设施农业发展共同体涵盖专业合作社4个、种养殖大户4个,覆盖农户500余户,主要种植蔬菜、花卉等,打造了“普罗旺斯西红柿”和“初恋樱桃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带动900余户农民实现增收,人均增收3000—5000元。
此外,赛罕区充分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平台,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从市场信息、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难题。建立完善合作社各项运营机制,切实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农户收入主要包括盈利分工收入、劳务收入、产品交易收入等。呼和浩特市鑫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38户困难群众参与合作社运营,带动200户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8%、按年按股进行“保底分红”,为广大农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