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

  【出处】

  “天道酬勤”提炼自《尚书·周书·大诰》

  “力耕不欺”化用自陶渊明《移居二首》

  【原典一】

  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原典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释义】

  “天道酬勤”是一句古训,由“天閟毖我成功所”“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提炼而得。“天道”这个词在许多先秦典籍中都曾出现过,意指客观的规律;“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答、回报,“勤”为勤奋、勤劳。“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力耕不欺”化用自“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意思是说,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努力躬耕的生活就不会将我欺骗。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说的是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是勤劳的结果、是耕耘的收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表达:华夏文明发源于农耕社会,长久以来,百姓只有依靠在土地上的辛勤劳动,才能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这也决定了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十分看重如同耕种一般的汗水付出与结果收获,十分强调由农耕文明演化而出的踏实勤勉、苦尽甘来的精神理念。所以我们常能听到各种劝诫勤勉的表达,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业精于勤,荒于嬉”等。

  【启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从古至今,“天道酬勤”犹如黑夜灯塔指引、鼓励着人们。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他们通过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和政治家。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多少贫家子弟于家徒四壁的寒门清苦中依旧勤奋向学,留下了令人叹赏的佳话。唐代文学领域的苦吟诗派更可谓是“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典范。我们熟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者孟郊,“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作者贾岛等便是苦吟诗派诗人,他们与才华横溢的李白、王维等天才相比,资质不算聪颖、才思不算敏捷,但是贵在勤奋努力、肯于钻研。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探索出了“勤能补拙”的成功之路。

  千百年来,正是对“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坚信,让中国人既有敢于梦想的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又有脚踏实地、笃实力行的自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一切美好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勤”字。当世界用“奇迹”来定义当代中国的发展,只有身处其中者最明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栉风沐雨、朝乾夕惕的汗水浇灌,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拼搏实干。

  “勤”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禀赋,更是今天需要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将“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集为一句,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春天播下种子,也播下一年的希望。正是一年好春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力耕不辍,我们的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祖国的前程就一定会越来越远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乡村振兴
为工业经济发展插上“绿色之翼”
激扬永不放弃的精气神
发展新走向
天道酬勤 力耕不欺
“失聪女孩” 何以感动中国?
“春天盛会” 吹响共同奋斗的号角
凡人善举诠释 新时代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