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是单面鼓,用高丽纸或者羊皮、牛皮、驴皮等材料做鼓面;鼓柄下端有多个金属环;槌长30厘米左右,尾部系绸带或绦穗。
太平鼓舞分舞蹈和击鼓两部分,鼓点、舞步变化多达几十种,队形变化丰富多样。
于慎孝,呼和浩特满族太平鼓舞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他说,太平鼓舞发源于东北满族聚居地区,最早是满族举行祭祀、祈福等盛大仪式时跳的一种舞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表演太平鼓舞时,舞者一般以满族传统服装为主,女性要走吉祥步,可以体现出高雅端庄的美;男性的步伐以武步、矮子步为主,多模仿骑射、鸟兽的动作。舞蹈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鞭。
“太平鼓舞流传到呼和浩特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于慎孝说,清乾隆年间,呼和浩特修建绥远城时(即现在的新城区一带),调来八旗军驻防。八旗军主要是满族人,同时还有蒙古族人和汉族人。他们的到来,把流行于东北的太平鼓舞带到了绥远城,并逐渐流传开来。
打太平鼓,唱太平歌,贺太平盛世。
太平鼓舞从起源至今,表达的就是一种热情、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逢年过节或者隆重的日子,人们常会跳起这种舞蹈,表达欢快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