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智慧结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激励各民族团结奋斗,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五个认同”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任海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解决好这些工作之间的内在系统联系。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关键就在于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智慧结晶。
党的全面领导是引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作,这里包括民族地区经济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各民族群众能否真正意义上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否能够得到坚持和完善,各民族群众能否得到政治、法律层面的公平对待;民族地区文化事业能否得到长足发展,各民族文化能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能否维系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各民族群众能否共享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在经济方面,强调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政治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精神文化层面,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彰显更大优越性和更强生命力。
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在民族地区践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使各民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历史雄辩地证明,团结奋斗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关键法宝,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激励各民族团结奋斗、不断拼搏进取,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抵御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当前,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此,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努力奋斗、接续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
坚定“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五个认同”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定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主要表现在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历经磨难而不分裂就是最好证明。坚定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我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虽然规模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必须认同这一事实,那就是56个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都处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的命运共同体。坚定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仍须跋山涉水,奋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文化自信将发挥永久性的、恒常性的巨大精神作用。坚定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最终获得成功,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强烈拥护,这是经过历史检验了的不争事实。各族人民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行。坚定各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四大要素组成合力,展示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各族人民要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否则,人民群众就不可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更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五个认同”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只有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文化是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精神和文化保障,也只有在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基础上,中华文化才能得以创新、创造、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全面领导,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都将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将无从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五个认同”的重要思想,增强辨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坚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者促进者的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