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绿水青山” 主阵地

  □王春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阵地,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10.33亿立方米,是黑龙江、嫩江的主要发源地,水资源总量192亿立方米,野生经济真菌和植物近1200种,蕴藏着40多种矿产资源。大兴安岭林区以不到内蒙古1/3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将近2/3的森林蓄积量。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6160亿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改善大兴安岭生态环境,必须牢固树立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的理念,坚守主责主业。

  守好生态底线,扩大生态“防线”。将生态保护作为具有宏观性、系统性的整体架构,在继续做好森林经营、林地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基础上,统筹考虑河流、湿地、林间草原等自然生态各要素,将其纳入工作规划之中进行整体保护、综合管理、系统治理。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并探索建立空间保护管理系统,使遭受人为破坏的各类生物种群得到恢复。

  顺应自然,科学施策。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以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为手段,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让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进。一要以构建更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增强林区人才吸纳能力,激发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水平。二要以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积极争取智慧林业建设项目,完善林区生态智能监控网络,强化数据应用研究。三要以提升林业灾害风险应对能力为目标,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林区防扑火道路通达能力建设、林火隔离带网格化建设,在林业灾害风险应对设施设备更新等领域争取项目支撑,降低发生较大森林灾害风险几率。四要科学开展森林经营,严格落实森林抚育技术标准,着力强化森林抚育、补植补造、营造林等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

  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当前,依托法律法规,建立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全面推行依法治林。认真实施好新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以组合重拳的方式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治应用水平。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授权森林公安的行政处罚权,对于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置,以便更好维护生态安全。二是依托改革转机建制。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整体思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三是按照政策推行机制,不断完善“河长制”“林长制”管理模式,形成由上至下、垂直连通、各负其责的管理网络,处理好林区水系、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绿色转型和质量提升的过程,既不能只顾生态不顾发展“缘木求鱼”,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竭泽而渔”。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兼顾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一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探索发展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二要发挥林区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好旅游名片,着力增加项目申报、吸引外界投资和贷款融资等,推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项目落地,完善旅游设施和景点建设,使全域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亮点,使森林观光旅游、林下度假康养以及冰雪旅游成为内蒙古四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释放资源潜力。三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政府投入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为一体的协同机制,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林区发展的积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汇聚各民族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筑牢“绿水青山” 主阵地
锚定“双碳”目标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