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岁时,曾经跟着父亲学过抖空竹,有一定的基础。当时家里弟兄多,我父亲就想培养一个种铁杆庄稼(指靠技术吃饭)的人。我12岁那年,正好有一位从山西来到内蒙古、名叫白乙拉的老艺人想收几个徒弟学习抖空竹,于是,我就正式成为这位老人的弟子,跟着老人学习了7个多月。”哈尔嘎那说。
哈尔嘎那介绍,传说,空竹最早是人们用来祈福、求雨、祭天时使用的一种法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杂耍的技艺。三国时曹植曾写过《空竹赋》,宋朝的宋江也曾借空竹为诗抒怀:“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之音透碧霄,空有一身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到了明朝,社会上已经有了关于空竹的专著。现在人们使用的空竹,除了材料变化外,尺寸大多仍然沿用当时的规格。清朝时代,空竹盛行,空竹技术得到了普及。到了清朝中后期,空竹开始分为太子帮和花子帮两种派别。并且各有各的套路。太子帮就是把空竹作为消遣玩乐工具的派别,花子帮就是将空竹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用表演抖空竹来谋生赚钱、养家糊口的派别。教他练习空竹的老师,学的就是花子帮的空竹套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抖空竹也不断得到发展,2006年5月,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尔噶那说,抖空竹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平衡,当年老师挑选弟子时,首先让我们走踏石,就是在地上平放几块砖,让我们踩在砖上来回走几遍,不掉下去的才算合格。老师说,做一个空竹人要具备“三德”,得到“三艺”。“三德”是君子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三艺”就是抖、捞、盘3种空竹技艺。学习抖空竹要做到三分用力、七分用心,拿起空竹要静心,抖起空竹要忘我,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空竹要讲究“3个圆”:脚上踩得圆、手上玩的圆、空竹转得圆。抖空竹时,眼睛始终盯着空竹转轴,空竹转起来要与胸平齐,空竹升起来时,感觉就像自己升起来,落下来时就像自己落下来。空竹运动时感觉就像自己的心在运动,空竹到哪儿,心就到哪儿,人和空竹完全合一,这样,才能完全享受到抖空竹的魅力。抖空竹练到一定程度,感觉不仅是在锻炼身体,而且是在锻炼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