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河市巩固良好生态底色,培植绿色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之路体现了——

“山水颜值”的含金量

  □本报记者  帅政

  “天不亮就出工,晚上回来也不能洗澡,十几个大汉就躺一张床上睡。最苦的时候,冬天气温极低,零下30多度,棉裤汗湿了脱下都能支棱起来。”仲春时节,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长董永胜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了当伐木工时的生活,不胜感慨。

  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音译,意为“清澈透明的河”,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区唯一的纯林业县市,伐木卖木材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2015年国有林区改革全面启动,同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长达63年的木材生产作业划上了句号。根河市主体功能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用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进入到全面保护、转型发展新阶段。

  为了保护根河市的生态环境,破解地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难题,根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绿色林海作为重要任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董永胜就是这场生产方式大变革的受益者。曾经,董永胜带着手下的伐木工们,起早贪黑完成木材砍伐、生产和运输工作。如今,他和工友们放下斧头和油锯,开始护林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两山”理论的忠诚践行者。

  “不让伐木了,突然之间工作没了,收入没了,一大批闲置的伐木工人,我们能干点啥?” 作为工队长的董永胜也曾陷入迷茫。

  有一腔拼搏精神的董永胜决定闯一把。在林业局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尝试从“搞旅游”入手,召集部分职工以“集资入股”的方式,投资246万元,把停伐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

  经过几年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董永胜带领工友们打造了森林木屋、野营地、餐厅、户外攀岩、研学基地等设施,一年吸引数万游客参观游览。

  “几年来累计投资370多万元,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在资金困难的时候,林业局多方协调,为我们提供无息贷款150多万,全力支持老林场转型,发展旅游业。” 董永胜介绍道。

  从伐木人到护林人再到吃上“生态饭”,根河市的“董永胜”们正在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着。

  近年来,根河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敖鲁古雅、中国冷级、驯鹿文化、森工文化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根河市的核心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逐步完善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春天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那里依旧是白雪皑皑,一片寒冬的肃杀。4月初,居住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青年古木森正用手机记录着自己置身原始森林、与驯鹿为伴的“慢”生活,作为那里最年轻的养鹿人,也是敖乡旅游的宣传者,他深刻感受到了发展旅游业对自己生活的改变。

  “2003年,我们猎民放下了猎枪,没有了经济收入。但是根河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我们敖乡的猎民走向了富裕,生活也越过越好了。”古木森告诉记者。

  目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已有近30户猎民家庭依靠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外出打工人数。旅游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猎民单纯依靠驯鹿养殖的产业发展结构,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如今敖乡猎民收入60%以上来自旅游业,人均年收入2.5万元。受旅游业强势推动,根河市的特产加工业、旅游工艺品制造业、酒店饭店等服务业出现了新的增长。旅游还带来人气,带旺商业,当地商场客流量、土特产销售量也连年增长。

  作为纯林业城市,根河市还立足林区发展实际,以实施“城镇改造、产业培育、以煤代木、生态移民”等工程为抓手,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2021年,根河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无疑为根河市再增添两张响当当的“生态名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根河市巩固良好生态底色,培植绿色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之路走得踏实而坚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根河市巩固良好生态底色,培植绿色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之路体现了——~~~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山水颜值”的含金量
【纵览】
“清网” 更要“斩链”
远离火患 林秀山绿
“乡土草种”生长记
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台格斗村的“杏”福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