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土草种”生长记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去芒、去刺、去壳、去杂……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实验基地的温棚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正在处理草种,为近期的播种做着准备。另一边,前段时间育下的苗已经长出三四厘米高,等天气再暖和一些,这些草苗将移栽到地里,变成一片草地。

  “从一粒草种到一片草原,是一个繁复的过程。”郭艳玲说。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是内蒙古的重要课题。而目前我区不少草种都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这些草种常常因“水土不服”、性状不稳定导致效果不好。“要从根本上解决草种质资源问题,必须推进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野生乡土草种繁育。”郭艳玲说。

  从2019年起,郭艳玲和团队成员针对内蒙古阴山山脉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寒冷、风沙大等情况,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建立了实验基地,从挑选出的100多个野生乡土草种中研究筛选最适合本地草原生态修复的草种。经过3年研究发现,野生麻叶荨麻性状好、适应性强,不仅抗寒抗旱,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这一“多功能”草种的挖掘无疑让人雀跃,但更多的问题也迎面而来:荨麻本身带刺,种子又很小,没有专门的收割机器,人工采集难度巨大。“种子采集几乎是所有草种面临的问题。不像庄稼一起成熟一起收割,草种成熟期不同,有的上面还在开花,下面已经结了种子,不及时收就会落到地上,所以要人工一株一株地采,种子采集往往要持续三四个月。“郭艳玲说。

  因为采集难度大,草种变得十分珍贵。“所以我们在播种前要处理草种、育苗,是为了保证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成活。“郭艳玲说。等种子破土、移栽成功,田间管理就开始了。生长高度、粗度、开花结籽情况、病虫害……小草生长的每一步都要仔细观察、测量、记录。一年一季,只能获取一期的数据,而育一个种需要经年累月的观察研究。“如果种子培育扩繁成功了,如何收割、推广种植、提高种植户的效益,都是我们要面临解决的问题。”郭艳玲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加强乡土草种质资源育繁推,建立长期稳定的乡土草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开展野生乡土草种引种驯化,从而保证生态修复乡土草种质资源的稳定供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根河市巩固良好生态底色,培植绿色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之路体现了——~~~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山水颜值”的含金量
【纵览】
“清网” 更要“斩链”
远离火患 林秀山绿
“乡土草种”生长记
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台格斗村的“杏”福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