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台〗

  我区在补充耕地项目 管理上再发力

  本报5月17日讯(记者  阿妮尔)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自治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护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管护水平。

  《通知》规定,新增耕地来源主要为低效利用、闲置和未利用的非耕地类,包括其他草地、盐碱地和裸土地等宜耕未利用地,工矿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田坎、农村道路和历史形成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残次林地、草地等适宜开发的除耕地以外农用地。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残次林地、草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以及平原地区拟恢复整治为耕地的现状为种植果树、林木的地块,符合相关条件并经过规定程序,可纳入补充耕地项目立项范围。

  据悉,各级各类项目产生的新增耕地、新增水田和提质改造产生的新增产能,拟用于落实占补平衡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采取旗县(市、区)初核、盟市审核和自治区复核的三级核定形式统一核定。

  呼和浩特市开展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5月17日讯  (记者  李国萍)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自3月1日起,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拉网式”排查,实现全方位整治。

  据悉,专项行动以“规范”为基础,围绕农膜、化肥、滴灌带等农资产品,以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各环节为检查整治重点,有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方式有序开展检查。以“精准”为导向,除加强农资经营主体检查外,还对照农资产品标准进行重点检查,包括农膜生产企业是否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滴灌带、化肥产品标签是否按执行标准的要求规范标注等。截至目前,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46家。监督抽检农资产品128批次。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规范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强化农资识假打假知识宣传力度,有力有效治理农资市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中国特产·乌兰察布 助农馆”在京东上线

  本报5月17日讯  (记者  薛来)为打造“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绿色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日前,“中国特产·乌兰察布助农馆”在京东平台线上开馆。

  “助农馆”平台将带动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35家品牌企业的100余种绿色农特产品、旅游文创产品在京东“中国特产·乌兰察布助农馆”进行线上销售。目前,“助农馆”已在线上开设生鲜、食品两个销售专区,销售各类农特产品22种。预计5月底,完成原味乌兰察布市各类产品上线50余种。“助农馆”平台搭建是充分整合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民宿+”新业态,推进乡村产业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有效解决农特产品产销分离、价值链脱节、品牌溢价能力差等诸多问题的深入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鄂尔多斯打造消费帮扶“升级版”
〖看台〗
“秸”尽所能
花大心思为民增收
敖汉旗:攥紧农牧业“芯片” 加快种业“破壳”
〖速读〗
乌珠穆沁草原上的“致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