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硕在疫情“风暴眼”中坚守

  □本报记者  柴思源

  内蒙古第四医院副院长张硕是外科医生出身,却更了解传染病。

  从抗击“非典”疫情,到接收“甲型H1N1”流感患者,从参与救治自治区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到从不缺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场硬仗,张硕的职业生涯已经和传染病救治紧紧联系在一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张硕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他既可以是连续在隔离病房工作48天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是在后方统筹协调、谋划布局的专家,但不变的是,他始终战斗在内蒙古每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疗力量不足、防护物资短缺、防疫经验不足等多重挑战考验着我们,而物资保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张硕说。2020年初,内蒙古第四医院从国内外各种渠道接收了大量、各类型防护物资,张硕带领感控科查阅先进国家的防护服和医用口罩标准,并与政府相关文件逐一核对,审核防护物资的有效性,确保每一件进入隔离病区的防护服和口罩符合标准。他还作为自治区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专家,参与鉴定来自各个渠道的防护物资,为一线医护人员筑牢安全屏障。

  疫情发生后,内蒙古第四医院承担着收治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务。63岁的徐女士是境外输入确诊患者中最为危重的一例,张硕带领4名医务人员与来自内蒙古人民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一起组成重症治疗组对她进行全力救治。“正常人的氧合指数是300以上,当时她一度跌到50多。我们不仅昼夜轮流守着她,还进行了长达22天的有创通气治疗。”当时救治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刻在张硕的脑子里。“患者康复后对我们说,是内蒙古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看到一条生命从近乎衰竭到重现活力,我觉得这就是医生的价值。”张硕感慨万分。

  哪里的疫情最为紧急,张硕就义无反顾地冲向哪里。2021年10月,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疫情牵动人心,张硕接到支援任务后便立即奔赴额济纳。

  根据额济纳旗医院当时的状况和疫情形势,张硕首先帮助医院建立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从患者收治转运、到院感防控、再到应急事件处置,一项一项完善。随着患者不断增多,当地医疗资源不足,便有了我国首次通过列车进行的大规模患者转运,张硕参与到了“千里大转运”的方案制定中。“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从转运前的患者病情评估、转运救护车安排,到转运过程患者监护、列车所需医疗设备,都要一项项细化。”张硕说,每一次转运,他都要到现场目送列车离开才能安心。

  在额济纳旗结束36天的奋战,张硕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接到了支援满洲里的任务。指挥协调、院感培训、医疗救治、后勤保障、数据整理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患者收治、院感防控、多支医疗队磨合等各种压力也源源不断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当时由于满洲里口岸救治医院达到饱和,我们便将部分患者转运至海拉尔区治疗,额济纳旗疫情时的转运经验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运用。”张硕说。张硕和团队制定的转运方案,从患者评估、车辆准备、随车人员、后备专家等方面逐项落实,为确保转运患者信息准确,他们还为每名转院的患者制作了胸卡,让每一次转运都万无一失。

  如今,张硕把精力投入到了科学加强院感防控上。“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定点医院,院感防控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很多防护流程也在不断精进和完善。”张硕说。不过在张硕心里,始终有一个遗憾,“当初,没能去武汉支援抗疫一直是我的遗憾,因为医护人员的使命感总在感召着我们,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要顶上去。”张硕希望,未来还能冲在每一个关键时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乌海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作家艺术家重温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全区公安机关预警劝阻 807万人次止付141.6亿元
稳生产 促发展
内蒙古确保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畅通无阻
呼和浩特海关促进外贸 保稳提质21项措施“上线”
前4个月巴彦淖尔市 农产品出口额再创新高
张硕在疫情“风暴眼”中坚守
我区力推“三教改革” 破解职业教育困局
呼伦贝尔市有13个 “国字号”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