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老百姓的冷暖写在民生答卷上

  □本报记者  赵曦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级民政部门饱蘸“惠民生、增福祉”的笔墨,创新服务机制、激活组织动力、提升服务能力,推进社区治理,特别聚焦群众关切、聚焦困难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交出了一份社区和谐、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居家养老,让晚年生活更幸福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惠民生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针对养老服务家家有需求、户户有需要、区区需覆盖的特点,内蒙古抓实养老设施建设,通过丰富的服务供给、政策引领、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示范引领等多项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温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安达社区老年助餐点,一到用餐时间,扑鼻的饭菜香味就充盈在餐厅里,用餐的老人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社区老年助餐点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四菜一汤只需10块钱,不出大门就能吃上热饭热菜,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有所养的幸福。”80岁的老人卢学立说。

  “我们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运作’‘保障基本+适度普惠’‘市场经营+公益定位’‘集中堂食+送餐上门’等服务模式,保证让老人吃上营养丰富又便宜的三餐。”居委会主任许娜介绍。

  鄂尔多斯集康养、生活、学习等为一体的高质量惠民型养老服务和一刻钟基本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为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康养结合等一站式、到户式服务。

  聚焦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内蒙古深挖拓展,创新服务特色,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自治区民政厅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等智慧养老模式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开通“96111”为老服务热线电话,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等服务,通过电话、上门、问卷等方式对服务质量进行追踪回访。

  各盟市纷纷开展党建+农牧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开展助老志愿服务,为社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老人解决急难愁盼烦心事。

  好政策助推养老产业迈向品牌化。《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有利推动促进了呼包鄂乌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呼和浩特市以“宜养”城市建设为契机,已有北京积善之家、南京中鼎、德国蕾娜范等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落户,形成连锁品牌效应。

  截至一季度末,全区累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86个。

  全民参与,让居民关系更和谐

  看见楼道里堆满了杂物,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财富文苑居民刘子妍掏出手机,扫描了贴在墙上的二维码,然后将现场照片上传。

  她说:“我扫一下这个户外码,在线反映一下,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社区卫生大家监督,共享治理成果。”

  去年11月,康巴什区以创建国家首批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为契机,创建“多多评·码上生活”社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便民服务”,目前可办理新生儿落户、户籍迁出与迁入、补办户口簿与身份证、死亡注销等多项业务,做到居民业务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

  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让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截至目前,平台累计解决群众“随手拍”反馈问题755条,大大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效率。

  近年来,我区各地社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创新思维打通服务末梢,创新联动,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出一条理念新、服务优、基础牢的治理新路径。

  鄂尔多斯市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立了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五社联动”社工服务试点工作,促进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协作、互动互补、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同时,全区城乡社区协商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让城乡居民都有发言权,社区事务管理更明朗。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专路街道园艺社区,通过协商共治,解决管道漏水问题,让居民不再闹心。包头市青山区万青路街道春光社区通过“民选”社区自管物业模式,破冰老旧小区物业费难收问题……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推出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通辽市开鲁县提出村级重大事务“532”工作法、包头市青山区建立了“群众共商共治”社区协商民主制度、乌海市提出了“三方例会直通车”等工作模式,真正达到了社区事务居民议,居民诉求有回应,让社区变得更和谐。

  授人以渔,携手居民画出幸福圆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社区不仅给我们联系业务,还组织培训,上岗后,我一天可以缝制10多个棒球。”5月26日,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新北社区74岁的李秀英一边熟练地缝制棒球,一边交流。

  今年50岁的海霞,是该社区妇女就业项目的联络人。4年前,海霞还是一名无业人员,闲来无事就打麻将消磨时间。

  2018年,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她,让她给社区妇女对接业务。一干起来,海霞就放不下了,不仅给社区居民联系业务,还给社区的“4050”人员找工作。她成了社区的“红人”。

  如今,海霞月收入3000多元,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身边好人”等荣誉。

  “有了稳定收入,生活越来越踏实,日子就不难了。不仅要让自己生活好起来,还要继续帮扶更多人就业。”对于未来,海霞充满信心。

  “只有学习技能,找到工作,日子才能有奔头。”残疾人崔鹏说,“现在我在社区做手工艺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我可以自食其力,我对未来有了希望。”

  在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上,全区各地社区积极作为,扶志又扶智,帮助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内蒙古不少街道社区还通过联系企业,定期召开招聘会,将岗位送到家门口;推出线上平台,为街道内所有失业、预备创业群众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社区还建立居民就业咨询群,及时公布企业招聘岗位的信息。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淖尔镇巴彦德力格尔嘎查以“党员中心户+协会”模式为抓手,组建互助资金合作社和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解决了钱和技术的问题,帮助嘎查村民致富,不仅激发了集体经济的活力,还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但是最终的使命是要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成为温暖的家园、美好的家园。”康巴什社工人员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社区工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幅“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赵曦 巴依斯古楞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新闻回放】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将老百姓的冷暖写在民生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