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师范大学:努力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先生”

  本报7月29日讯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里,工作生活着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羌族、傣族等34个民族的3万余名师生。近年来,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办学治校各方面,积极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先生”。

  多措并举高质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语文》通识课和《说好普通话》在线课程,“普通话推广实践团”“普通话演讲大赛”“中华诗词经典诵写讲大赛”“普通话传帮互助接力活动”等成为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品牌活动,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意识和能力持续增强。

  着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巩固和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育教学成果,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大课”“金课”“精品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红色宣讲队”,讲活用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教学设计、进学生头脑。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载体作用。通过“百灵杯”大学生文艺汇演、盛乐大讲堂等一系列品牌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师生在涵养文化自信中熔铸民族团结意识。同时,依托美术、音乐、设计专业优势,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舞台艺术作品、美术作品、设计作品,结合数字化建设,切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高地。

  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打造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研平台,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能力和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彰显师范大学服务党的民族工作的使命担当。

  通过实施混合编班混寝制度,不断完善示范嵌入式教育管理模式,持续打造互嵌式校园文化,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文化、意识、心理等全方位嵌入,促进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进“五个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持续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实施“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以“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建设为主抓手,探索建立常态化互动课堂,构建起榜样示范先锋引领的涟漪式育人机制。土族姑娘陈静怡骄傲地说:“能成为示范班的一颗小‘石榴籽’,我特别珍惜。今后我要坚定地做一名民族团结的守护者、践行者、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阔步走在新时代,内蒙古师范大学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与“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紧密结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每一名学生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先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代代相传、牢不可破。(吴爱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理论研讨会召开
锡林郭勒“风”“光”无限 再引百亿新能源项目
出新招出实招 内蒙古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北疆布丝瑰 集市点亮首府夜经济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草原文化节开幕式阵容强大
全区公安机关“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战果
高校返校错峰归
赤峰市基础教育减负提质高效发展
内蒙古严格规范辖区内黄河段各类活动
我区部署重点企业工伤预防培训
内蒙古师范大学:努力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先生”
内蒙古文学杂志社重点作家培训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