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思想价值

——评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电视剧《枫叶红了》
电视剧《枫叶红了》剧照。
  ◎李树榕  海钦

  这是一部敢于直面尖锐社会问题、从大众趣味入手努力揭示基层群众重大关切的电视剧,也是一部一线明星不多又能让大家感兴趣的电视剧,此剧获得了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这就是34集电视剧《枫叶红了》。

  有理论家指出,作为休闲娱乐对象的电视剧或者网络剧,只要从灾难、传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怎样获取财富、饮食男女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吸引观众。那么,这批构建正向价值观——即“为民族聚精神,为社会弘美德”的电视剧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原因是否与上述“看点”密切相关呢?仅以《枫叶红了》为例,就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启示之一,农村牧区出现贫困户的原因是什么?

  剧中,“因酒致贫”是贫困户银宝父子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剧情伊始,银宝的妻子就因忍受不了苦日子且每天酗酒而无志无为无能的丈夫,离家出走了。留下父子俩相依为命时,作为父亲,银宝一直期盼儿子能在城里的马业协会有所发展。孰料,赛马中的一次失败使儿子也开始步父亲的后尘——整日借酒浇愁,不思进取。难道这就是他们的宿命吗?

  在北方,饮酒为了御寒较为普遍,为了“解忧”的也不在少数。而聚焦因酒至贫者的心里状态不难发现,他们往往陷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便借酒浇愁,结果是,每日醉醺醺不务正业,经济收入就很少;收入少,不仅物质生活困窘,还会被人瞧不起,一句“那是个酒鬼”便让尊严荡然无存;由此,心情就更加糟糕;心情糟糕,便更要借酒浇愁,酗酒便更加频繁;酗酒越厉害,就愈加不务正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更加不堪,于是便更要以酒浇愁……该剧不仅通过银宝这一形象,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并揭示了“因酒致贫”的根本原因,而且还用韩立在落实党的脱贫政策时,“拉他一把”携手共助,使银宝告别了酒瓶子,再一次挺起腰板,昂起了骄傲的头颅,也使他的儿子再一次成为了纵马驰骋的马背骄子。

  那么,“因懒致贫”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在这部剧作中,既懒惰又想钻政策空子的典型人物就是那个叫“七十三”的夫妇俩。从衣着上看,虽然不是破衣烂衫,却也是衣帽不整;从居住环境看,快塌倒的房子从来不修,却一心想借扶贫政策给自家盖上120平米的房子;从饭食上看,好不容易吃一次炖羊肉,还是七十三干了缺德事,从高娃公公替别人放牧的羊群里偷的……什么是“懒”,从文字构成上看,“心”里敢“耍赖”心里有“依赖”的人,在行为上必当什么都不想干,所谓好吃懒做就是这类人物的共同特点。七十三是什么人,张志龙的妹夫。依赖,靠着大树好乘凉,是七十三夫妇永远说不出口却牢固隐藏在潜意识的心理优势。因此,七十三才会助纣为虐,让高娃家极为困窘的日子因丢了羊而雪上加霜。至于,张小龙干坏事时处处少不了七十三,观众们也就见怪不怪了。季羡林在涉及到人生观时说“人要为了责任而活着”。因懒而致贫的人,就是极不负责任的人,不仅对国家、对集体不负责任,对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甚至对自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都不负责任。为此,“扶贫先扶志”,即首当其冲。

  当然,“因病返贫”在剧中也是不容忽略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事关经济体制改革,甚至事关政治体制改革。

  综上所述,从人物塑造入手,揭开“真贫”还是“假贫”的本来面目;揭示真贫人家是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懒致贫还是因酒致贫,在挖掘各种致贫原因进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配角的力量托起主角的高度,实属不易,其目的就是要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如何使不同民族的贫困户彻底脱贫的创作诉求。

  启示之二,在贫困户脱贫道路上什么是人为障碍?

  剧中,人们质疑最多的两个人物就是张志龙和张小龙父子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坏,坏到了无耻至极、无恶不作、敢于明目张胆造谣中伤两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的地步,从搞阴谋诡计要把高娃“弄到手”,到屡屡涉及刑事犯罪:施暴、强奸、杀人……即使到了悬崖他们也不会勒马——张志龙进了监狱,张小龙也难逃法网。

  从名字上看,父亲张志龙给儿子取名张小龙是出自于一种自信,自己当过官,发了财,有人脉,有势力;即使当不上村长(嘎查达),还是“满腹经纶”不择手段的与在任的两位书记博弈。所以,他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活着,“志龙”要由“小龙”来继承。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血缘亲情与经济利益构成的家庭关系,是诸多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不断传承中形成的家庭风气,而人生观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就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而家风,又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社会形成的各种价值立场之间的关系。所以,当张家的家庭矛盾围绕全剧的核心悬念层层铺开时,不仅暗示出了具体人物命运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因揭示出了社会发展规律而给予了人们某种启示。因而,在张家父子的关系中,有时儿子是老子的帮凶,有时又给老子捅娄子惹是非;而老子呢,有时是指使儿子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有时又在替儿子出谋划策甚至背锅。由此不难看出,一直生活在原生家庭的张小龙从内在基因到外在言行,无不受到其父的多面影响,而事关家风的问题便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与思想性,使观众在“深刻的道德体验”中进一步认识了“私心”“私欲”“私利”究竟意味着什么,进而理解他们如此之坏的根源在哪里。要把现任的领导搞垮,就是为了自己东山再起。而贿随权集的“差序伦理”根源就在于私欲!这部剧作对张家父子“私欲”贲张和极端自私的表现,就是在启发观众思考如何从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入手剖析私心根源。

  启示之三,精准脱贫最重要的主体是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剧中是由两个主干悬念交叉着贯穿到底的:女主角高娃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年轻寡妇最终会嫁给谁?她所在的巴图查干嘎查(村)最终能否彻底脱贫?一个事关道德,一个事关政治。就在这两条主干悬念上又贯穿着许多枝干悬念。

  高娃,马背民族倔强的基因使她成了打不垮的“铁娘子”。为脱贫,她到城里的工地上当钢筋工,把脚扎伤了,拖拉着腿继续干;受到工头的骚扰,咬碎了牙继续干……为了养家糊口,她夜以继日地劳作,田里、家里、乡里、城里,几度累得晕倒在地……如果说,高娃出外打工,拒绝接受当“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体现的是她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坚定地拒绝张小龙的橄榄枝和死缠烂打,则体现了“人穷志不短”的人格和境界。由此,不难看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体不是完成此项任务的下乡干部,而是那些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的贫困户。高娃就是典型。

  应该承认,高娃这一形象的可信度是源自生活真实性的。因为她虽有觉悟有决心有辛苦有志气,却不知该怎样从贫困中走出来。此时,各种脱贫措施带着党的光辉不断普照大地。高娃立刻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激发出活力,挖掘出潜力,最终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心灵手巧和善于学习的品质使她在传承“蒙古族刺绣”领域大显身手,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领着村子里的乡亲们一同致富。为此,在人生的路上阔步前进的高娃既在“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旧俗中挺起了胸膛,为能爱自己所爱的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赢得了权利,同时还尽显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光辉。

  启示,重在启发和引导,最终是为了让观众领悟些什么。毕竟,只有敢于面对尖锐的现实问题、勇于探究“因懒致贫”“因病返贫”“因酒致贫”的深层社会原因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脱贫攻坚题材才会拥有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广泛的社会价值。《枫叶红了》才可能“红”到观众心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电视剧《枫叶红了》
~~~——读贺文忠新闻作品选《辽阔的梦》
~~~——以诗集《壮美北疆》为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出彩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思想价值
一部“内蒙古见闻录”
边地诗歌的美学思考与情感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