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固阳县

“正北黄芪”为大后山带来勃勃生机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大暑时节,走进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新营盘村,穿梭在160亩正北黄芪有机生产示范基地,一垄垄黄芪绿意盎然,株株青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固阳县采集野生黄芪的历史在千年以上,种植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固阳县黄芪协会名誉会长、固阳县道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文宏介绍,正北黄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药用价值很高。据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测定,固阳正北黄芪甲苷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是我国优质的、道地的蒙古黄芪。

  虽然正北黄芪产品品质好,但过去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当地黄芪产业发展。

  这几年,固阳县高度重视黄芪产业发展,持续加大产业链建设,打造“正北黄芪”品牌,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黄芪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黄芪1.2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黄芪变“黄金”,给曾经贫瘠的大后山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

  “看,这就是黄芪!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可它的根茎是宝,我们的好日子全靠它。”在银号镇河楞村的黄芪地里,村民刘瑞国随手拽起一根茎蔓,拇指粗的黄芪便从土里探出了头。今年65岁的刘瑞国1975年开始种植黄芪,从最初不到2亩发展到如今的80亩。2021年,他家销售黄芪纯收入达30多万元。

  “种植黄芪是个技术活,会种的收益就高。”刘瑞国种了几十年黄芪,一直是靠自己摸索经验种植,直到2004年县里派来专家,他种的黄芪品质才有了提升,出售价格也水涨船高。

  范文宏是最早与种植户对接的专家之一。2017年开始,他的合作社每年和种植户签订标准化种植订单,提供种苗和有机肥,并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系列团体标准监管。符合有机化种植标准的黄芪,按照每斤4元回收,至今累计签订1万亩订单,收购600万公斤黄芪。

  2019年,金山镇毛忽洞村的“蒙芪王”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黄芪种植,仅原材料一项年销售额就达到1500多万元。近年来,像“蒙芪王”这样专门种植中药材的合作社在固阳县呈“遍地开花”之势。按照正常市场价,黄芪年平均亩效益能达到2000元左右,高于水地马铃薯、葵花等农作物1000元左右。看好中药材种植的高收益,越来越多像“蒙芪王”一样的合作社和农户投入到中药材种植的行列。

  从起初的人工种植到如今机械化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合作社,从出售原芪到销售精选切片,从药贩子上门收购到全国各地都有稳定客户,固阳县初步形成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北京同仁堂、江苏扬子江药业、吉林长白山制药等知名药企纷纷与当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全国年产干芪17万吨,其中固阳县年产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固阳县政府出台政策,免费检测,免费仓储,由此形成集中仓储的集散效应。如今,位于固阳县农牧业产业园区的优质黄芪仓储库客商络绎不绝。

  加大力度进行品牌建设。2017年,固阳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固阳黄芪”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固阳“正北芪”走向全国。

  2022年,固阳县作为自治区首批试点地区,开展黄芪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固阳黄芪不仅可以作为药品和保健品原料,还可作为食品原料进入食品生产领域,为固阳县黄芪由种植向深加工提供了机遇。

  目前,当地有11家企业获得试点管理企业资质。其中包头龙驹农牧业有限公司已取得黄芪试点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推出黄芪酒系列、黄芪超细代茶粉、黄芪超浓缩粉等产品。黄芪白酒、黄芪奶酒、黄芪葡萄酒、黄芪茶饮、黄芪美妆产品、黄芪预制菜……随着药食同源管理试点的开启,黄芪这一土生土长的道地药材正经历一场华丽蝶变,为“一芪富民”的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固阳县政府制定了中药材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县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黄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云集】
“正北黄芪”为大后山带来勃勃生机
绰尔林区的幸福晨曲
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