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水河畔绿满山

  核心提示:

  20多年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多伦县风蚀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仅为6.8%。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现状,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县把“变黄天为蓝天”作为首要任务,开始大规模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采取“飞、封、造、禁、移、调”多措并举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2011年又实施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

  □本报记者  张慧玲  霍晓庆

  苍翠的榆木川,谱写着多伦的历史。古老的滦河水,滋养着多伦的草木。葱郁的樟子松,守护着多伦的每一寸土壤。多伦县,古水滦河畔的明珠,今非昔比。

  2022年盛夏,走进全国绿化模范县多伦县,绿树郁郁葱葱,野花千娇百媚。从浑善达克沙地到多伦湖畔,从城镇村屯到工矿园区,从林沙产业基地到省道308线,无一不因满目翠绿而让人欣喜——多伦县已经从曾经的“大风起兮尘飞扬”蜕变成满山绿树葱茏的俏丽模样。

  多伦县,如今已是镶嵌在祖国正北方的一颗“绿珠”。然而,20多年前,它却被黄沙蚕食着。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地处阴山北麓、大兴安岭余脉、燕山山脉北端三山交汇处,并处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

  多伦县的地理区位决定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恶劣不仅制约着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更会给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影响。

  49岁的滦源镇大孤山村村支书许俊曾亲眼目睹20多年前黄沙漫天遍野的荒凉:“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滥牧土地沙化变得严重,每年一到春天,根本看不到绿色。”

  “当时,多伦县的沙化面积达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仅为6.8%,绿意全无的景象触目惊心。”多伦县林草局工程师张海成说。

  “治理前几乎每天都刮沙尘暴,能见度不足50米。村庄都要被沙子掩盖,严重的时候,沙子差一尺与房顶齐平。”回忆起风沙肆虐的年代,60岁的大孤山村4组村民王春学不堪回首。

  而因为土地沙化,很多耕地不能耕种,人们只能选择背井离乡。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现状,多伦县按照生态固基、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从植树造林开始,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再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2011年以前是控沙阶段,2011年至今,开展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张海成说。

  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县把变黄天为蓝天作为首要任务,开始大规模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采取“飞、封、造、禁、移、调”多措并举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4.55万亩、飞播林草21万亩、封山育林50.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76.96万亩,植树610万株,移民迁出区55万亩的沙化土地植被得到自然修复。

  据许俊介绍,多伦县有3条沙带:Ⅰ号沙带是近30公里长的南沙口沙带;Ⅱ号沙带主要在滦源镇大孤山村和大河村并延伸到公吉诺村,有20多公里长;Ⅲ号沙带在蔡木山乡,有30多公里。

  65岁的诺尔镇新民村村民马云平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他从2000年开始,在Ⅰ号沙带南端参加造林活动。“那时候,耕地没法种,我也在寻找生计。看到林业局在造林,我就想我们能不能自己造林,有了林子应该就能养活一家人了。刚好县里有政策,可以免费承包无立木林地,我就承包了3700亩荒山和沙丘。”

  马云平承包的地块实际上是风蚀沙化地,包括9个300多亩寸草不生的沙丘。他自己买来苗木开始治理沙化。“茫茫黄沙,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种啥。”马云平当时感觉很茫然。看到很多人都在种黄柳,马云平夫妇决定也种黄柳。2000年春天,种了300亩。然而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年沙障没有做网格,一场沙尘暴袭来,行状沙障被刮得溜光干净。

  “第二年我做了网格沙障,把能用的材料都用上了,石头块、莜麦秸、杨树杈,就一个想法——别让沙丘流动,一点点材料都舍不得扔。”马云平说,“后来,一到春天就开始编筐,用筐往山上背树苗。”

  据统计,2000年—2010年,多伦县围封育林23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24.5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8%提高到28.73%。

  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治理,多伦县的沙化状况得到整体性遏制。生态环境的好转使得多伦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北绿色生态屏障。多伦县要做的不仅仅是守住来之不易的“绿色江山”,■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还规划出新的“绿色版图”——为进一步提升林业整体水平和发展后劲,启动实施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

  古水淙淙。多伦县相对丰富的水资源,是樟子松成活的有力保障。

  多伦县从沙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城镇村屯绿化区、农田防护林区、林沙产业开发区、工矿植被恢复绿化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种苗基地建设总体建设布局,用5年时间完成以樟子松造林为主的林业建设任务13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和初具规模的林沙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大县目标。

  2016年底,多伦县又启动百万亩碳汇景观经济林生态文明品牌建设,全面打造固基林业、景观林业、经济林业,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型林业经济体系。

  为推动工程建设,多伦县制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大县建设的决定》,出台《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办法,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改革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生态建设经营机制,采取花钱买活树紧密型承包的办法,吸引区内外30多家绿化企业、县内55个农民林业合作社参与工程建设。

  “为保证水源,我们选择在雨季种树。”许俊说,2018年村里常住人口1300多人,有300多青壮年上山造林。沙化严重没有路,车进不来,苗木是带杯的,全靠人力拿上山。

  35岁大孤山村村民赵云龙10年前参加造林,现在他成为护林员已经6年多。站在Ⅱ号沙带区域,看着满山接近2米高的翠绿樟子松,回忆起当年造林的情景,他说:“这些地方以前寸草不生。造林成功后,现在经常能看到狍子等野生动物。现在我的任务就是‘看好一片林,守护一方人’。”

  付出终有回报。2011年-2020年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百万亩碳汇景观经济林工程累计投资21.3亿元,完成樟子松造林136万亩;新建种苗基地265处;通道景观绿化里程245公里。实现了境内交通干线绿化全覆盖,工矿企业绿化全覆盖,农田防护林林网全覆盖。

  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2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北京奥运会特别荣誉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这个古水河畔的县城已是苍松遍野翠绿满山。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享融合”的建设思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人文特色,构建生态建设、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共享融合的跨越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兴和县打造“首都大菜园”
全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首届高校校友旅游季在阿尔山市启动
不慎落水如何自救互救?蓝天救援队来支招!
徒步自然
呼和浩特市开展2022年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
乌达区年轻干部“比武 打擂”展现担当作为
暖泉街道的暖心故事
努力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
古水河畔绿满山
蒙陕两省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