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红的辣椒 火火的日子

小村庄走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宋爽

  中伏时节,来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辣椒收购点,眼前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对辣椒进行筛选、装箱、称重。“刚摘的3000斤牛角辣椒,全部被从湖南来的客商收购,每斤能卖3块多。现在,种辣椒成了我们主要的收入。”黄海子村村民白建富高兴地说。

  城川镇具有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和水源清洁、土壤无污染等有利条件,种植的辣椒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耐贮运、品质好,受到各地消费者青睐。2022年,黄海子村198户常住户中,有158户从事辣椒种植,全村辣椒纯收入预计达2000万元。

  黄海子村与辣椒的故事,要从1997年说起。当年,黄海子村村民胡志旺敏锐地嗅到了种植辣椒的商机。起初,周围村民对种植辣椒持观望态度,到年底,胡志旺种辣椒的收入是往年的3倍。正是这一次尝试,掀起了黄海子村辣椒种植热。

  村民们坐不住了,辣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种植品种不集中、缺乏种植技术、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辣椒品质和产量低,投入和运输成本高,经常是赚一年、赔一年,部分村民便打起了退堂鼓。

  基层党支部,就是“主心骨”。“好不容易找到个致富的路子,不能就这么放弃。”黄海子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逐户走访,列出问题清单,决定先从解决种植技术入手,提高辣椒产量。

  经过与旗农牧局等单位沟通对接,支部邀请农技推广员和科技特派员到村,为种植户代表现场指导育苗技术、虫害防治、化肥使用等技术。“土专家”进行传帮带,辐射带动全体村民。几年下来,黄海子村人的辣椒种植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近年来,不断有周边地区的种植户来村里学习辣椒种植技术,我们也毫无保留。我们吃过没技术的亏,不能让别人走我们的老路。”村民张永峰说。

  有了给力的种植技术,结果立竿见影。辣椒亩产由1997年的4000多斤,涨到如今的8000多斤,翻了一番。

  产量上来了,缺少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成为摆在“两委”班子成员面前的又一个难题。经过集中商议,黄海子村决定组织种植大户成立辣椒协会,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划片分区,设置销售、信息宣传等岗位。同时,主动与全国各地收购商进行供需对接,了解市场需求,签订收购订单,引导村民从“自产自销”向“订单种植”转变,借助公告栏、微信群把实时市场需求、价格行情、收购信息“晒”出来,构建起信息共享链。目前,该村已与广州、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10余家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接下来,黄海子村计划通过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引进辣椒深加工企业,制作辣椒酱和火锅底料,推动辣椒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逐步构建起“产储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让火红的辣椒带来更加红火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通辽
   第08版:青春号
   第09版:兴安行动
   第10版:锡林郭勒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一条巡护路 三代戍边情
小村庄走出致富路
接受 红色教育
合格党员要从抓好家风做起
◎信息集装箱
民族团结之花在宁城大地绽放
聆听革命故事
下足精细功夫 抓实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