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才计划”引领青少年智创未来

  □本报记者  白莲

  8月份,内蒙古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组织26名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前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开启“草原天眼星空营地”研学之旅。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范瑾为学员们做了科普讲座《射电望远镜——草原天眼的眼睛》,通过生动的图像、翔实的数据,向同学们展示了古今中外各类观测太阳的射电望远镜以及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暗物质吗?”

  “射电望远镜的口径是不是越大越好?”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和老师互动。

  “我从小就喜欢天文学,天文学不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更坚定了以后选择专业的方向。”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的“英才计划”学员寇博文说。

  “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激发中学生科学兴趣,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区“英才计划”由内蒙古科协、内蒙古教育厅共同主办,内蒙古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承办,内蒙古大学承担培养工作。项目实施6年来,已累计培养学员120名,4人荣获全国优秀学员,27人荣获自治区优秀学员。

  “关键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等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军说。

  自2016年起张军就一直担任“英才计划”化学学科的指导教师。在张军看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科研后备人才,要因材施教,把兴趣培养摆在首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张子骜师从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高光来,张子骜跟随课题组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场景文字识别的挪车系统设计”程序。

  作为高中生,得到内蒙古大学知名教授的指导,张子骜觉得收获很大。张子骜参加过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说,参加“英才计划”,让他有机会从以前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进化到可以动手操作的阶段,把学到的知识变成了实际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

  “我在周末和寒暑假去老师的实验室做实验、做项目,老师也会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由博士生、研究生带着我们一起做研究。我不仅学习了新的编程语言,进行了系统搭建,还学会如何撰写论文。经过近一年的项目培训,更明白了做研究、搞课题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只要付出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张子骜说。他现在已经认定,未来要继续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并且明确了心仪的大学。

  “导师谆谆教导,耐心细致,哪怕有些问题我自己都觉得非常幼稚,可他依然认真指导我、鼓励我,老师的独到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杨婧说。

  作为自治区“英才计划”首个试点工作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探索高中阶段高素质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自2016年来,已培养95名优秀的“英才计划”学员。经过该计划的培养,学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了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该校教师薛岩磊这些年一直在负责学校的“英才计划”项目。

  薛岩磊说,报名“英才计划”的同学,都是对各学科领域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正式入选后和内蒙古大学的各学科知名教授拜师结对,得到他们的专业指导,学员们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上都有很大进步。

  “导师们的个人修养、对科学的热爱、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都深深影响了学生。通过跟随导师学习,学生们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薛岩磊说。

  今年,我区扩大“英才计划”试点工作覆盖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所试点中学的基础上,增加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2所试点中学,培养名额由25名增加至50名,并邀请内蒙古大学11位基础学科领军专家组建导师团队,为高水平开展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笃行实践写青春
“英才计划”引领青少年智创未来
记者手记
走进科学营 放飞科技梦
水域救援
服务残疾人 干成大事业
无忧学堂丰富困境儿童假期生活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