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长河安澜 道远致行——河南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走进展厅,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映入眼帘,让人久久徘徊。此次美术作品展由河南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联合主办,展出地点在内蒙古美术馆3、4、5号展厅。
本次作品展精选河南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两馆馆藏精品,以美术作品中的万千气象彰显黄河情怀,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两地沿黄流域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崭新的生态风貌,讲述了黄河故事,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
呈现黄河流域壮丽自然景观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自然景观相当丰富而且十分珍贵,是区域和国家的形象代表,是世界自然景观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之一。“黄河流域自然风光独特,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黄河流域独特的地貌和地势,造就了其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黄河滩》(1955)、《春雷》(1959)、《黄河入海》(1960)、《黄河柳园口》(1962)、《黄河龙门》(1972)、《巩县猴山寨青石坪》(1974)、《中流砥柱》(1978)、《黄河入中原》(1983)、《黄河传潮》(1986)、《辉腾锡勒风景》(2009)、《冬日阳光》(2010)、《中原行》(2012)、《在河之南》(2015)、《万里茶道》(2013)、《红山》(2013)、《金色胡杨》(2018)、《黄河大峡谷》(2019)、《天下黄河第一湾》(2020)、《红色莫尼山》(2020)、《远眺黄河长城》(2022)等一幅幅美术作品给前来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与大自然的风景完美融合,呈现出黄河流域壮丽的自然景观。
呈现黄河流域丰厚人文积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不仅自然景观壮丽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壮丽秀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遗迹丰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集中体现地。”
黄河流域拥有悠久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其丰厚的人文积淀。《边耕边备战》(1939)、《丰收在望》(1950)、《扬场》(1956)、《向党报喜》(1958)、《晚归》(1959)、《山地冬播》(1959)、《棉花姑娘》(1962)、《开封繁塔》(1963)、《当年抗日黄河葫芦民兵》(1976)、《兄弟》(2004)、《说唱嵩岳》(2011)、《石窟寺》(2011)、《乡村姑娘》(2012)、《家住佳县黄河边》(2012)、《通天》(2012)、《吴金印》(2012)、《走西口》(2013)、《二人台》(2013)、《好来格勒》(2014)、《老两口》(2018)、《咱村有新事》(2020)、《黄河人》(2021)等一幅幅美术作品让前来参观者肃然起敬。这些作品包括历史人物、生活场景、历史故事等,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作品的艺术底蕴和人文情怀,呈现出黄河流域丰厚的人文积淀。
呈现黄河流域崭新生态风貌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不仅关乎黄河安澜和生态面貌改善,更关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稳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理黄河誓师大会》(1957)、《战天斗地》(1957)、《三门峡工地》(1959)、《出工》(1959)、《收木》(1959)、《黄河筑坝》(1960)、《黄河新貌》(1962)、《治沙造林》(1965)、《夜测洪峰》(1970)、《三门峡》(1975)、《黄河水文站》(1977)、《占李渡口》(2012)、《函关古道》(2012)、《万里黄河第一闸》(2020)等一幅幅美术作品呈现出黄河治理保护后的新变化。描绘了黄河流域大规模治理保护、护卫黄河岁岁安澜的史诗画卷。这些历史奇迹,呈现出黄河流域崭新的生态风貌。
概而言之,此次美术作品展借艺术之美,聚涓滴细流,汇千顷澄碧,成永续发展,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众多作品引导人民群众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