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国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事业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对于我们置身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而言,这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肩负起这令人自豪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对文艺工作而言,这除了体现出指导思想的一贯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对于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升创作自信力,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有着强劲的鼓舞力与推动作用。
文艺创作必须创新。同样,文艺理论与评论也须有创新。一般来说,创新的核心是要找到我们时代的审美元素和风格精神,找到与时代审美前沿相契合的新的形式和新的语汇。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铭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坚守艺术理想”的使命,自觉地将新时代文艺理论的聚焦点落实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上。文艺理论与评论应当坚持守正创新,要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华优秀传统美学精神,与我国新时代文艺创作实践相结合,与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相结合,为构建起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文艺理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于此同时,还应将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造性转化中充分发挥其在审美评价、创作引导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作用。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当勇立时代潮头,树立大时代观,努力以自己不俗的见识与高水平的成果,不断建树与提升文艺评论的有效性与高境界。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文艺工作者及文艺事业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及时代精神息息相关,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息息相关,这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真正置身于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
在当代新的背景之下,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评论的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努力建立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同时,文艺评论者要特别注重自身建树,要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理论素养、高超的审美水平与负责任的艺术判断;应该有必要的“历史视野”“美学标准”“学术意识”。这是繁荣与发展我国新时代文艺事业的需要,是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是合乎文艺发展规律的高视点与大视野。这一光荣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肩上,无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作者为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