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出处】

  (明)刘基《拟连珠》

  【原典】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

  【释义】

  《拟连珠》是明朝刘基仿连珠文体而写的长篇诗作,共68首。刘基的思想来源于孔、孟、荀、墨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等,因此,他被誉为“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一代文宗”。明末竟陵文派创始人钟惺评曰:“居身涉世之理,用贤治人之道,与夫阴阳祸福、盛衰治乱无不具备于六十八首,寝食其中,有无穷受用处,公真教敷一时,泽被千古者也。”

  《拟连珠》的“无穷受用处”就是注重实学、实效、实功,强调实践功夫。在“名实之辨”问题上,刘基主张以“形”“实”证“声”“名”,主要观点为:“观形于声,未必见形;求实于名,未必得实”,反对“声”“名”等一般性的描述语言和理论,主张从“形”“实”中获取关于事物本质性的认识。为此,他提出:“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这与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样,都阐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启悟】

  古人讲,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真知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不经过实践就不足以称为真知;同时,实践又是获得真知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因而历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普遍重视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了这种经世致用、注重实践的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真抓实干。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了人的一切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开端,“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哲学精神与中国传统实践哲学有机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归纳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甘苦、其间夷险,都是源于中国的国情、植根中国的大地。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资以为用。踏上新征程,我们亟须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改进工作作风,勤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实际、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确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坚持知行合一,准确把握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快而好细而实勤而真成为新作风
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成绩单”出炉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多个人帮忙就多一份抗疫力量
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从“刮腻子冠军”看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