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郁郁葱葱不见沙

  □本报记者  张慧玲

  立冬这天,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诺尔镇新民村65岁的马云平如往常一样来到自家林地忙乎起来。

  “秋冬季对我来说,林子里的活儿主要就是给树木做‘保养’,剪剪枝,打打杈。”穿着厚实棉袄的马云平一边干活一边说。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处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20多年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多伦县风蚀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仅为6.8%。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现状,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县也全面开展治沙防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地政府根据政策鼓励村民承包五荒土地。

  当年,马云平在Ⅰ号沙带南端参加造林活动,承包了3700亩荒山和沙丘,包括9个300多亩寸草不生的沙丘。随后,他便搬进沙窝里的简易房,开始了漫漫治沙路。

  “茫茫黄沙,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种啥。”马云平当时感觉很茫然。看到很多人都在种黄柳,夫妇俩决定也种黄柳。2000年春天,种了300亩。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年沙障没有做网格,一场沙尘暴袭来,行状沙障被刮得一干二净。

  “第二年我做了网格沙障,把能用的材料都用上了,石头块、莜麦秸、杨树杈,就一个想法——别让沙丘流动。”马云平说,“后来,一到春天就开始编筐,用筐往山上背树苗。就这样一年年一点点把树种起来了。”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多伦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9%。野狍子、野山鸡、狐狸等动物也在林间活跃起来。

  20年前,马云平和妻子王长荣曾在寸草不生的荒沙地拍了张合影。如今,再次来到当初拍照片的地方,他们只能大概找一下当时的位置,又拍了一张照片。今昔对比,从漫漫黄沙不见绿,到郁郁葱葱不见沙,22年的治沙路程,马云平夫妇走得坎坷又欣慰。

  如今,马云平家的山地上种植着松杨榆杏柳等近10种树木,马云平也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他说:“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也是我用一辈子干的一件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十年来,阿拉善左旗“百万亩”梭梭林项目,既辐射带动了280万亩人工梭梭林产业发展,又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生态防线——~~~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鄂尔多斯
   第08版:生态环保
大漠梭梭起翠屏
【纵览】
守住“蓝天”
郁郁葱葱不见沙
来这里,“森”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