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边员巴特朝格图的心愿

  □本报记者  安寅东

  “孩子,你的爷爷就是电影里讲的‘国家的孩子’,他来草原的时候只有1岁。你要记住,没有伟大的祖国,就没有现在的你。”看完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护边员巴特朝格图这样教育10岁的儿子。

  说起自己的身世,巴特朝格图特别自豪:“身为‘三千孤儿’的后代,我觉得特别光荣,因为我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就是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鲜活证明。”

  巴特朝格图的父亲叫其日麦拉图,1961年从上海孤儿院来到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海拉图嘎查,从此在这片草原扎下了根。虽然那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但养父母和姐姐们全力供他读书。后来,其日麦拉图成了一名真正的牧民,在草原上放牧。

  “1995年,阿爸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0年。他带领牧民响应国家号召退牧还草,群众的收入提高了,草原生态也逐渐恢复了。”在巴特朝格图的记忆中,父亲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救灾保畜、防疫统计、义务巡边…… “阿爸把一生都奉献给养育自己的草原,他总对我说,草原就是我们的家,守好草原就是守好家。”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守好草原”这个信念在巴特朝格图心中生根发芽。

  巴特朝格图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从事了四年装修设计工作,有了不错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2006年,他决定辞职回到家乡时,身边人并不理解。“阿爸说自己是国家的孩子,守好家园就是对国家最好的报答。我要和阿爸一起,为国家守好这片草原,守好边境线。”巴特朝格图这样解释。

  就这样,巴特朝格图毅然回到了故乡,在海拉图嘎查,他开办“游牧人家”旅游点,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家庭年总收入60余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虽然忙忙碌碌,但巴特朝格图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他主动找到当地边境派出所,表示自己要像阿爸一样守边护边,通过考核如愿加入护边员队伍。

  2022年7月,巴特朝格图在巡边路上,看到一名外地游客在禁飞区域飞起无人机。他耐心地给游客讲解了相关的边境管理政策,游客及时收回了无人机。“边防公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警示牌,游客们的车开得快了有时会忽视,我们好好解释,大家都能配合工作。”他说。

  16年的坚守,巴特朝格图巡边总里程达10多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人畜越境事件。

  2021年6月,有户牧民家的牛被邻居撞残了,双方产生激烈的矛盾并报警,事发地距离边境派出所有一定距离,但是离巴特朝格图家比较近。民警在出警的同时先联系他去了解情况,警车才走了一半路程,他就把矛盾解决了。

  多年来,巴特朝格图先后参与边境巡逻、堵截勤务千余次,参与灭火、宣传、帮教等活动500余次,累计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为维护边境持续安全稳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年9月,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在边境线上成立了14个草原110蒙古包抵边警务室,其中一个就设在巴特朝格图家的院子里。走进不足20平方米的蒙古包,只见警用设备、护边员档案、急救包、普法宣传册等一应俱全。在中间摆放的长条桌上,巴特朝格图和派出所民警成功调解了一桩又一桩矛盾纠纷。

  “国家对护边员越来越重视,护边员队伍越来越正规化,我们有了自己的统一证件,还配发了棉服、望远镜、对讲机、夜视仪等装备。”巴特朝格图深情讲述着巡边护边的感受,“把抵边警务室设在我家里,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感觉非常光荣,身上的责任也更重。我要像父亲一样,继续努力守好这片养育我们的草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区域新闻
   第07版:乌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青春号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法治
   第12版:先锋
“警察蓝”守卫北疆“生态绿”
扣紧安全带
不起诉决定让创业者“轻装前进”
以法治之力为绿水青山“撑腰”
严厉打击网上造谣者
保护候鸟
创建“四个清单”有效化解矛盾
护边员巴特朝格图的心愿
公开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