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念基石铸忠诚

——评剧《忠诚》剧本创作后记
  ◎单学文

  曾经在农村基层和农区县委机关工作20年的人生阅历,使我对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故事和许多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感人事迹,始终萦怀难忘。当2021年冬接到宁城县乌兰牧骑(评剧团)张树德团长电话,邀请我写一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宁城县当时所属的中共冀东区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最早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峰水山党支部英雄事迹的剧本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创作任务。前不久,该剧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结合本剧题旨立意的聚焦,我谈谈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的创作体会。

  说实话,由于是命题作文,又是写自己所不熟悉地区的革命历史题材,所以最初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但是随着在宁城县采风的不断深入,我的信心和底气也在不断增强。先是接触到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几位老领导和文史专家,并且认真阅读了由他们编撰的一大批致力于挖掘、弘扬革命老区英雄业绩和优良传统的史志资料,深切感受到了这片老区热土的厚重文化底蕴。继而深入到宁城县在抗日战争中最早成立的这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峰水山村,参观了峰水山党支部英雄事迹展览,并对党支部抗日活动遗址进行考察及对烈士后代进行家访,深切体会到了浸润于这片土地上深沉的英雄情结。大量的记载宁城人民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和晋察冀中央分局关于向北发展、把抗日根据地延伸到伪满洲国境内的指示精神,为建立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连接东北的通道,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独特贡献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深深激励和感染了我。峰水山党支部最早成立时的3名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杨秀章、党员任中山、金宝善,在日伪统治最严酷的高压形势下,满腔热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村民们为争取翻身解放不惜流血牺牲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无限忠诚的感人事迹,更是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引发了我对该剧主体思想确立乃至题旨聚焦的反复深入思考。

  中国共产党好比挺起中华民族钢铁脊梁的巍巍长城,而峰水山党支部无疑就是支撑这钢铁长城的一块坚强基石,为此我曾一度将该剧剧名暂定为《基石》。为了强化这一题旨,我特意在剧中设计了一件贯穿性道具——身为抗战烈士的主人公父兄鲜血浸染的长城基石,作为峰水山党支部的象征性意象。当剧本写到主人公杨秀章和任至善(原型为任中山)、金宝山(原型为金宝善)及其家庭饱受日伪统治者压迫摧残,面对八路军武工队队长黄振东的启发和引导,各自倾吐胸中郁积的深仇大恨,义无反顾地提出入党申请的一场戏时,那些在采访和阅读地方抗日战争史料中接触到的大量承载着家国仇、民族恨的生动事例,惊涛骇浪般地涌向我的脑海:那些日本侵略者在伪满统治区施行“集家并村”、制造千里“无人区”,为困死深入伪满沦陷区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共产党八路军,而把老百姓统统赶进“人圈”的惨绝人寰暴行;那些对穷苦百姓施以苛捐杂税盘剥,为强征金属制造武器,就连老百姓家的锅铲、门环都洗劫一空的强盗行径;那些统治者对棉布、食盐等重要生活物资实施垄断和严格控制,以致民间商贩无货可卖,竟有商人因冒险到亲戚家购得几丈家织土布,为躲避日伪盘查,在火车到站前跳车摔死的人间惨剧……让我领悟到这正是杨秀章、任至善、金宝山们仇恨日伪统治者、奋起反抗以寻求翻身解放的思想基础,也是他们经过八路军武工队长黄振东在春风化雨般的拉家常中,对其进行抗日爱国思想和革命理想教育后,义无反顾地提出入党申请的坚定信念支撑。为此,我又一度把剧名改为《信念》,并将创作的兴奋点向此聚焦。

  但是随着剧情不断向前推进,剧本题旨立意的聚焦点也在不断调整。杨秀章和任至善、金宝山一起,动员和带领村民们,将峰水山建成铜墙铁壁的“抗日堡垒村”,使八路军武工队有了最早的落脚之地,并逐步形成了以峰水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他们又组织动员村民,在配合支援八路军三区队和武工队联合攻打县城小城子的著名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立足于峰水山这个抗日堡垒,为八路军武工队带路放哨、筹措军粮、做鞋缝衣,并且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勒紧裤带缴纳党费;抗战胜利后,在地方行政区划和党组织机构全面调整期间,他们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剿匪战斗,加之党组织委派向其传达通知的人员中途牺牲,而没能及时接转组织关系,以致解放后这个承平宁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连同3名党员,都意外地失去了党籍。曾经在日伪统治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和党组织决定,挂名当了“白皮红瓤”伪保长的任至善,尽管已经和金宝山一起在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却仍然蒙冤被定性为汉奸。为此,视党为母亲、视党员身份为生命的支部书记杨秀章,在当年入党介绍人和联系人或牺牲或南下,村民们虽充分肯定3人的抗日英雄业绩,但因地下斗争保密之故对本村党组织状况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面坚定不移地秉持初心,始终成为全村的领头人;一面锲而不舍地寻求恢复峰水山“全县最早党支部”的荣誉以及3人的党籍。尤其感人的是从1945年到1981年的30多年间,他一直怀着坚定执着的信念,按时“缴纳”并珍存着相信党终究会接收的党费,直到当年的入党介绍人、支部组建者退休后重访故地,才得以重回党组织怀抱。而当党组织征询他个人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他却只提出了“为峰水山党支部正名、为这个偏远山村通电、为小学校改造危房”的三个要求。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忘我拼搏、无私奉献,即使蒙冤受屈依然不改初衷?当然可以说是坚定的信念,但更确切地说,是信念支撑着的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忠诚!这时,我豁然理解了宁城县老促会的同志们为什么一直希望以“忠诚”作为该剧的剧名,并且在写作主人公经过锲而不舍地追寻,最终回到党组织怀抱的高潮戏时,一下子找准了聚焦全剧题旨的艺术感觉。全剧的思想深度开掘由此得以凸显,全剧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得以强化。

  最后还是那句话,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比作挺起中华民族钢铁脊梁的巍巍长城,而党的每一个基层支部都是一块坚强的长城基石的话,那么,共产党员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都永远热爱党、坚信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执着信念,和建立在这一信念基础上的对党的无限忠诚,就是所有基石固若金汤地紧紧维系在一起,共同支撑起这巍巍长城的强大凝聚力!全剧的聚焦点最终清晰起来,剧名于是确定为《忠诚》。

  (本文图片为评剧《忠诚》剧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寂静人间》中的人间万象
推进重大主题文艺实践 提升作品精神能量
信念基石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