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三问”,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开展“四史”教育,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做深做细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系统布局各类教育教学基地,在全国率先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必修课,打造“石榴籽育人小课堂”“德育学堂”,开展“举家诵经典”等育人活动。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环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分众化教育,让“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聚焦“两个大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不断夯实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普及普惠发展,截至2021年,全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27%,比2012年提高18.5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9%,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从普及攻坚向特色多样化发展,毛入学率达到92.42%,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72所。职业教育紧扣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146万余人,新增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超90%。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约120余万名。
不断打造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强劲引擎。启动实施中考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专升本改革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深入人心,教育公平不断彰显。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区教育事业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理工农医方向专业布点数调整至60%以上,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围绕生态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等49个重点领域,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平台391个,从修复草原生态的坚守到筑梦浩瀚宇宙的追寻,高校成为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聚焦“一个中心”,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自治区加快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发展。持续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破解城镇挤、乡村弱等难题。10年来,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43.2亿元,实施了“全面改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促进城镇学校学位扩容、改善农村牧区学校办学条件。103个旗县(市、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入学,对随迁子女实行“零门槛”“无障碍”入学等,并推动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全区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51.6亿元,学生资助实现了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惠及学生5000余万人次。
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完善“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区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100M以上宽带网络,在自治区教育云平台开通中小学“优课在线”,免费提供国家统编教材资源和本土化课后辅导资源,并开通有线电视专区,直达农家牧户,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区教育系统要把教育、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