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家园
天公作美,恰逢我刚落脚,一场小雨如轻纱般笼罩了呼和浩特,让人立时感受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诗意。对于我这样一个钟爱古诗词的人来说,纤雨、柳丝、鸟啼、花香、长街、高楼、行人、车辆……皆是极为珍贵的诗词意象。更兼呼和浩特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属于它的诗词多如雨丝,灿若星辰。涵咏青城诗词,走入青城雨雾,眼前的悠悠物事和心中的潺潺感喟,蓦然间都变得诗意盎然。
迎着雨丝眯眼仰望天空,彤云密布的穹天之上,扬洒着漫天的雨雾,米粒般的银点如断线的念珠急速洒落下来。 “隔花才歇廉纤雨。”纳兰容若的《菩萨蛮》词意力促我继续仰视天空。云天阴沉,雨雾飘忽,银线般密织的雨丝,如几十万把古筝合奏,温柔多情地演奏着城市的每一隅生机。“思灵泽兮一膏沐。”《楚辞》的名句如此契合我的心境,让我禁不住逡巡诗意的穹天。天空似乎垂下温柔的手,布施着湿润的诗心,于大地,于万物,于生命,都洗涤着灵魂里的澄明。
草原,诗性的家园,心灵的归址,生命的摇篮,自由的域界。生在草原的人,最懂得草原母性的柔怀和父性的雄健。想起席慕蓉的《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古老的语言……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诗歌古朴苍凉,浸满了诗人对故乡草原的热恋和崇拜,也深深感悟着草原的浩瀚博大的襟怀。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带着漂泊异乡的苦楚,带着回归母怀的渴望,杂糅着深沉缱绻的柔情之恋和志博云天的浩然之气,促使诗人以女儿的诗笔写下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动人乐章。草原,你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儿女,也不缺乏优秀的诗篇。你的辽阔和蔚蓝,你的驰骋和豪迈,你的自由和奔放,让这一方山河披锦,这一方土地璀璨,这一方人气生情。青城,诞生于草原的诗性原野,是为了草原的繁荣而生成,为了草原的文明而生成,为了草原的兴旺而生成。它像一颗镶缀在碧绿的草毡上熠熠发光的明珠,在大青山下,黄河岸边,风行雨润,万物共荣,静享农耕与游牧文明千年交汇繁盛的荣光,发育成气象巍然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北疆风景线。
在呼和浩特周边,分布着广袤的辉腾锡勒草原、敕勒川草原、呼和塔拉草原、哈达门草原等。这座草原城市如端坐莲花般踞于北方,安享着牧歌的祝福和农耕文明的熏陶。清代诗人钱良择《登归化城纳凉望阴山》诗曰:“远衬孤城叠翠浮,大荒形胜此山留。半天高截来鸿路,万古寒凝战士愁。对面石欹蹲怪兽,荡胸云出奋潜虬。斜阳屏障苍茫里,有客披襟独倚楼。”诗中对青城的边塞景色,极尽工笔写意之能事,写出了当年城池周边的草原开阔旷远,雄浑苍凉。也写出了当年守边士兵的生活艰苦和守边志向。诗句为青城的景色增添了一抹人文的气息。
清代诗人王錞也有诗《绥远城遇雨》赞誉:“雄城屹立壮三边,山势崚嶒雨势连。隔岭旃裘千帐雪,守陴熊虎万家烟。沙滩雁落风头猛,碛外虹垂日脚穿。归骑平冲波浩淼,障泥不惜疾加鞭。”诗歌气势宏阔,笔意汪洋,将塞外之景和守边将士生活情景生动地展示出来。想象着那时的边塞生活,浪漫而充满豪气,便对今天的呼和浩特,这座青色的城市油然而生敬意。
青绿诗韵
天有凑巧,人有雨缘。出耕耘大厦又逢细雨轻扬,洗柳如烟。淡青的雾霭织起长街的朦胧,如情人私语,如蚕丝垂绕。新华大街车流如龙,雨雾中人影绰绰。细雨多情而艺术地抽取了城市的思绪,柔美地渲染着我心底的水墨诗情。
步入内蒙古美术馆,我寻觅着青城的青绿气质。馆藏美术摄影作品让我如饱饥腹,如品甘饴。其中《青山南麓》《阴山秋色》《草原的春天来了》三幅油画,让我直接觅得青绿,锁住了青翠的诗意。巍巍大青山,深谷藏秀,一桥飞架,铁路穿山洞而过,桥下牛羊星布,峰峦起伏的群山,松柏青岚漫坡覆野。观《青山南麓》画意,蓦然想起朱熹《水口行舟》之诗句:“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画与诗虽景物有别,但整体的意境却如此相似。如若得朱老夫子批准,我倒想改上一改:“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牛羊星布知何许?桥连两山高铁鸣。”这样一改,岂不是既符合了画意,又反映了奔腾不息的时代精神?
青城的青色不同于别处,它是古旧的,泛着青铜气质的光芒,但它又是现代的,沁着时代激越的风华。《阴山秋色》也是青绿满山,山线柔美不突兀,山体岩石灰白,正是大青山的特征。山上黄绿的桦木和黑绿的柏树间隔丛生,白色的羊群稳稳地叮在山坡上吃草。植被的变化非常明显,整幅画作体现了绿水青山富饶一方的深厚内涵。驻足观画,让人心生留恋之感,这份宁静柔美,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青山绿水留连客,碧树丹枫点缀秋。”诗人的句子于此如榫卯一般,诗画竟然如此暗合,不禁大快人心。
《草原春天来了》虽不知是何处草原,但青绿的草原气息,蜿蜒的河畔,安放着十几座蒙古包,包前马群围绕,安静地凝望草原深处。整幅画面宁静辽阔,纯净深邃,展示了草原特有的春色。诗人阮章竞亦曾描述过这样的景色:“春风吹醒了大青山,严寒冻僵了古黄河,长袖舞在春风中,牧歌声起云影里,骅骝蹄下飞白絮,马头琴声漫芳草地。”
畅游在艺术殿堂,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中午。踱出美术馆,小雨早已不知去向,代之而来的是娇艳的阳光,湿润的街道两旁翠柳闪耀着晶莹的光泽,温润的空气沁人心脾。走在路上,我思考着青城的诗意,望着青绿的街柳,我似乎触摸到了青城之青的精髓。
我以为,青城的青既苍茫朦胧,又触手可及。苍茫朦胧是一种意象美,如飞扬的蒙古马精神,如远去的老街驼铃,如蜿蜒飘荡的辽阔牧歌,如千年青冢的美丽传说。这种朦胧的意象美渗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沁入人们的肺腑和方言之内,漫衍在城市的记忆与生活日常的光影之中。想起我的老师范诗银的一首《鹧鸪天·访青城数度遇雨》:“降雨何为赖小蛇,此情原有旧年约。长虹两度挂天宇,榆叶双回粘客车。青石板,紫花街。窗敲凉铎伞敲歌。四十二载前今日,霹雳一声滚旱河。”词中范老师两度遇雨,竟然与我此番经历暗合。而师言“青石板,紫花街”正是青城特有的古旧风貌,青色意象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触手可及的是一种现代美,如纵横回旋的高架快速路,如贯通的地铁动脉,如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建筑,如文明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凡此种种,城市昂扬着一种奋进果敢的生命美,振奋着一种澎湃激越的内驱力。这种美与力,如青春少年,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如汹涌而来的黄河涛声,亦如倏忽而过的雷霆闪电。青色是它的深度,也是它的速度,更是它浩瀚的气度。“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自诞生于母亲河腹地起,青色就是它的皮肤和底色,它的肌理和信仰,宁静祥和,庄严博大,让人无不仰慕它的厚重浑朴的灵魂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文学气象
内蒙古文学馆是新落成的文学家园。去往文学馆观瞻,是我自拟定的必修课。
走入文学馆大厅门口,两幅“长河入笔端”和“书写新时代”的展架让人怦然心动。这两条提示语,沁入了对内蒙文学界深厚的文学历程的回望和对内蒙古作家诗人殷切的期待。步入大厅,迎面是黄河几字弯的巨幅喷绘图,将黄河内蒙古段全景囊括其中。母亲河流经内蒙古,为内蒙古的人文地理和文化衍进留下了深厚的土壤和精神血脉。图上的草书大字“长河入笔端”再次植入心底,成为每一位观瞻者的心灵宣言。
在大厅左侧,有曾任《诗刊》副主编阮章竞的《壶口》一诗悬贴,并有诗人手绘的《壶口晴虹》画作以电子屏显示。诗不长,但气势磅礴,激情澎湃。“仰望黄河天上来,俯听雷潜河底吼。流急水怒,泡沫喧腾,巉岩震动地颤抖。啊!壶口,壶口,我惊赞黄河,撑开群山两边站,直起身来立着走!湍急滚滚霍霍流,一声雷鸣下太空,隆隆长啸万千秋。啊!壶口,壶口,黄河不会老,音响常新不倒喉!”诗人以高超的手法和非凡的想象力,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也写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
诗人贾漫的诗作和人品堪为后学楷模,令人景仰。老先生一贯倡导: “文学是崇高的事业,青年作家应当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作家是没有灵魂的作家,青年作家应当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情操的文学必然要堕落下去,青年作家应当有美的追求,有了美的魅力,文学才会永恒。”他还说,“真正的诗,从来是人格与心灵的合璧,是生存状态与命运的反映。”他论及散文创作: “散文大家,无不以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哲识、净美的情操、独有的气质,树立自己的文风。”
文学馆展览出了1000余部文学作品,作家300多位。在文学馆能够领略到如此丰富和高水平的大家作品,委实让我受益匪浅。姜夔词云:“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有此一游,我已是得到文学的辉映,自觉受用不尽,感佩不已。
在雨中寻觅诗意,在文化中滋养心灵。这座历史名城,用青色的性格串起闪光的诗意,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们,都能汲取到诗歌的美好和灵魂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