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领航 融合联动 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本报记者  宋爽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大台什社区,道路干净整洁,长廊、凉亭、转角,处处透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新思路。

  针对一些阵地建设有所弱化,社区在职党员白天忙工作、退休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集中学习难、集中开会难、过组织生活难”等问题,大台什社区直接把红色教育阵地延伸到楼门前。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呼和浩特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贯通“一条线”,做强街道社区;织密“一张网”,聚力治理末端;拧成“一股绳”,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一站式”办理,提升服务功能;统筹“一盘棋”,深化共建共治;打造“一端通”,推进“数智”赋能,呼和浩特市着力在管理体制、组织体系、队伍建设、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成效,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联建共建  一体协同

  小区紧邻医院,很难找到停车位,若能将旁边的荒地重新修建改造为停车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更能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类似的基层治理难题影响了居民生活,急需化解的良方。

  为着力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呼和浩特市在街道社区与辖区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等单位之间,深入实施党组织联建、共建,通过统筹协调、共商发展,形成治理合力,切实贯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形成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保证各项工作一贯到底。市、区两级党委分别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将民政、住建等21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一体协同”转变。全市31个街道、378个社区全部建立“大工委”“大党委”机制,吸纳3542家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构建起联建共治体系。4691个社区网格统一编码,全部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选派楼栋长(单元长)4.5万余名,构建起“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为主干的“小三级”组织体系。

  “许奶奶,我们是东风路街道光华街社区的,今天过来看看您,顺便帮您进行高龄认证。”家住新城区外运小区的许桂兰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高龄津贴认证的事儿令她着急不已。为了解决高龄老人的难处,每个认证周期末,东风路街道都会组织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上门为有需要的老年居民进行身份认证,保障辖区内老人高龄津贴的正常领取。

  “网格员们上门为老人进行高龄认证的同时,还会根据老人的需要,采购食品、药品,帮助整理家务、清理个人卫生、修理家电,老人们特别高兴。”新城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帮什么忙。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党组织“聚”起来,提升了组织力;也让党员“站”出来,做好表率服务群众。

  党建凝心  多维发力

  ——呼和浩特市持续扩大阵地覆盖、强化服务功能、加大经费保障,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组建党群服务党员代办队462个,暖心服务小分队2282支,健全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错时延时、自助预约等服务机制,不断优化“一站式”办理。

  ——落实在职党员报到登记、服务纪实、沟通反馈、双向评价等工作机制,开展在职党员进网格、进党群服务中心、进居民微信群和主动认领楼栋长、单元长的“三进两认岗”活动,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出租车、快递等行业党委实体化运行,建成“红蜂驿站”140个,建立新就业群体到服务社区报到备案制度并担任兼职网格员,不断激励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

  ——构建基层智慧治理系统,打造“党建引领物管”“矛盾纠纷化解”“在职党员报到”等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将基层治理模块延伸至社区网格,全部纳入“爱青城”App,功能应用直通社区工作者及网格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一批批党员先锋模范,一个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在呼和浩特落地生根。

  新城区西街街道星火巷社区为加强辖区商户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成立“雷锋乐邻红色联盟”街巷党支部,通过党员示范、党群共建、志愿服务串联起基层治理的“点线面”。以社区为中心,沿各条街巷将党建“红色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阵地前移,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

  回民区海西路街道办事处赛罕路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通过街坊邻里“拉家常”的方式,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排查出潜在的矛盾隐患,提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意见建议。

  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永泰社区“四点半”公益托管课堂项目和“青年爱里”项目,通过思想引领、赋能增能、休闲减压等各类主题活动,教育引导辖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精心设置的老年书画室、老年维权咨询室、老年健康驿站等功能室,涵盖老年医养、康养服务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体验,用情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暖巢”。

  玉泉区昭君路街道昕雅社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们与孩子一起阅读、学习、思考。“我们希望孩子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希望通过活动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让父母多陪伴孩子,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工作人员王璐说。

  红色领航,多方联动扩大组织覆盖;网格赋能,多措并举延伸治理触角;党建凝心,多维发力提升服务效能。一条立足群众需求、符合发展实际的基层治理路径正在人们心中绽放出幸福之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每周一学
红色领航 融合联动 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增强党性意识
暖“新”行动让关爱有温度
调查研究要善于拜人民为师
蹲点干部的“造血”式帮扶
◎信息集装箱
党日活动学法规
“小积分”激发党员管理“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