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之以恒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核心提示】

  ●实体经济涵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善于化危为机,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发展新空间,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量质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曾宪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工业体系全球最完备、工业规模全球最大的国家,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保持定力,持之以恒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体经济涵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实体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实体经济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依托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能稳,宏观经济大局才能稳,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才能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实体经济是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依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一方面,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拉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没有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就失去了动力而不可持续;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人才、资金、科学设备等诸多要素投入,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很难承担起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各项投入,科技创新就难以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实体经济是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托。实体经济囊括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绝大多数行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只有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组织和业态模式不断更新,才能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筑牢就业“蓄水池”。同时,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将带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优惠、更多类型和更高档次的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实体经济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依托。全球竞争的核心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竞争。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居于主动,这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农业等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较高有密切关系。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实体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全面准确认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全面准确认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在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已久,一批新兴产业和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并开始逐步产业化,部分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已经展现并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新兴技术与产业将对全球经济体系形成颠覆性影响,重塑产业形态、结构与组织方式。根据以往科技革命的经验,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会在全球均匀分配,而是由先行主导国家“赢者通吃”。因此,积极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新兴技术和产业尚未发展成熟时提前布局、加速其发展进程的国家,就有更大可能在产业和技术上实现率先突破,从而更多享受科技“红利”。在新时代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仅能壮大实体经济规模,还能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实体经济部门,推动实体经济整体效率提升。另外,多个国家共同发力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激烈竞争态势,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构成了较大挑战。

  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正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特征日益显著,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尽管我国科技投入、产出较之前阶段迅速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快速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部分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改观。对实体经济发展而言,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就必须立足现实,努力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支点的竞争新优势,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将不利挑战变成发展机会。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以贸易保护主义、技术禁运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贸摩擦此起彼伏,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一定程度的逆转,新冠疫情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成为逆全球化趋势的催化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成为一些西方国家贸易摩擦和技术禁运的主要针对对象,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冲击,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受到的影响尤其突出。面对当前国际发展环境,我国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注重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发挥,这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量质齐升

  实体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善于化危为机,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发展新空间,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量质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助力经济发展回归常态。发展实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便是消除限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长短期因素,保证经济发展恢复常态。当前,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迅速减弱,经济发展整体形势逐步恢复,但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稳住经济回升势头,需要把握机遇、干在实处,推动经济尽快恢复到中高速增长态势。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供给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扩大需求,特别是稳步提高最终消费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足够的拉力。当前,供给端的重点工作任务是要积极发展布局新兴产业,促进其产业规模扩大和生产效率提升;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效率提升。需求端的重点工作是要积极活跃经济,鼓励创新创业,从而提高就业率和群众收入水平;采取广泛措施,不断提升消费方便快捷程度,扩大消费需求。此外,还要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一是要制定全面、动态、灵活的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融通发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形成紧密合作,构建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善于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从而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二是要加快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创新组织形式,但目前其具体组织机制和运行形式、适用条件、管理方式等都尚不明确,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健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探索,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资源,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要结合相关政策和任务,不断优化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策略灵活多变、开放水平不断加深、对外经济交流结构多元的新型体系,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青春号
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在民主管理实践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持之以恒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