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深入落实内蒙古农业大学“131467”战略行动计划,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持续推进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动科教、产教、校地快速融合,加快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将成果转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更多研究成果做成产品、变成品牌、形成产业,把更多论文写在北疆大地上,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发挥学科优势 瞄准科研需求 服务“国之大者”
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自治区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学科优势,以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把“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使命,落实到一系列服务区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科建设行动中。
目前,学院教师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已达45项,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与内蒙古宏禾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牙克石市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科技合作,收集马铃薯品种54个,在大兴安岭西麓进行马铃薯16个品种共3200亩黑土地的高效示范和技术推广,指导6家企业和9户种植大户科学选种和施肥,促进黑土地保护和马铃薯产业协同发展。
学院承担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横向科技合作项目,提供5种作物肥效数据和方案,助力企业推广生物有机肥种植580万亩。为突泉县誉丰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技术难题,为合作社提供防风、柴胡、赤芍、苍术4种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帮助合作社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中草药高效栽培2760亩,示范带动18户农户种植中草药。与内蒙古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众欣农牧业有限公司、和林格尔县农牧局合作开展猪舍和羊舍绿色建造技术研发,建立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高效绿色养殖设施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5项,成果推广总经济效益2466万元,项目成果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
在锡林郭勒盟,畜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重任在肩。学院积极与锡林郭勒锡勒贝尔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阿尔善牛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承担3项科技研发项目,解决了牛肉干工艺稳定性、调理肉制品升级等5项关键技术,为企业直接增加效益582万元。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学院积极投身内蒙古治沙实践中,参与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沙漠固沙造林技术研究,提供沙漠锁边防护林建设关键技术,促进1200亩沙地优化治理,实现“绿富同兴”。
聚焦产业前沿 对接社会需求 输出发展动能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自治区的一所农牧类特色高职院校,学院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聚焦需求,发挥优势。学院紧密对接自治区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打造“科技小院”“博士专家工作站”“产教融合基地”等平台,不断优化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校地互动,助力乡村振兴。学院与土默特右旗共建“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成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园艺、生态经济林果、智慧牧业及运动马文化产业、食品加工和安全检测五大核心示范区。依托基地,学院与土默特右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杭锦旗、库伦旗、突泉县等旗县开展合作推广实用技术,累计培训和指导科技人员、企业骨干、基层农牧民等6.3万人次,为自治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能科技服务,对接企业需求。学院依托“内蒙古特色果酒系列产品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国家级品酒师和酿酒师14名,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筛选酿酒酵母1290株,为内蒙古蒙特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夏兰山骄子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提供果酒生产配方,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沿山果品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与青岛九鼎酒庄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罕血”“钟金哈屯”两款葡萄酒,被确定为中国马业协会专用酒,助力内蒙古果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聚力产才融合,打造发展高地。学院利用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马文化与马产业研究中心”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马术”“马球”项目的建设,承担起自治区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演员培训和专业人才输出任务,深入达拉特旗等8个旗县开展马匹人工繁育、修蹄护理、调教等技术培训,并与中国马业协会、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有限公司等4家国内知名企业进一步建设“中国马产业人才培养教育联盟”,打造马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同时,学院整合马产业、马科学和马文化专业研究力量,建立了完整的现代马术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包头市“中国马城”建设,推动内蒙古现代马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整合团队优势 赋能人才培养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学院坚持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校企合作共建,创新产教融合路径,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针对自治区农牧业发展需求,在“十四五”时期,学院立足学科和专业优势,支持和建设作物育种、现代园艺、肉羊和马产业、农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乡村旅游等14个科技创新团队,将所有年轻教师纳入科技创新团队中,不断加强青年英才培育,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学院将科技和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知农爱农青年人才投身乡村牧区,在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
今后,学院将认真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关于“面向经济主战场,转化成果激发新动能”的要求,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深度融入“科技兴蒙”行动,进一步提升种业、肉业、乳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机装备等领域的科技研发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