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碳计量”攻坚一年 700多家企业受益

  □本报记者  李国萍

  “我们厂是拥有8台机组、装机容量318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在过去履约期配额清缴工作中,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核算数据边界模糊等因素,造成企业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质量较低,导致核算排放量偏高。”达拉特发电厂生产厂长向记者介绍,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得知企业碳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后,主动委派专家进驻,协助企业提升碳计量信息化技术水平,并制定碳排放在线监测升级改造方案,预计改造项目实施后,在下一个履约周期,可实现由数据质量提升为碳资产带来经济效益上升20%以上。

  2022年5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同意我区依托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以下简称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计量与双碳工作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技术机构。一年来,中心发挥计量技术优势,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控成本、提效益。截至目前,为超过700家的企业提供过能耗管控、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节能降碳服务、双碳知识和计量技术培训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碳计量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基础,故精准的计量数据至关重要。中心获批后,通过集聚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高等院校、专家团队、社会机构等力量和资源,促进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开展,为全国碳计量工作探索了一条可推广的发展道路。

  目前,中心先后开展了碳排放量、碳汇量在线监测及计量技术研究;完成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量、碳汇量计量参数量值溯源体系汇总及溯源图绘制;协助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等政策制定体系。

  “我们主要是开展碳排放、碳监测、碳核查、碳足迹、碳交易、碳汇等相关基础、前沿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计量器具的在线检定、校准技术能力和水平;也帮助碳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碳计量器具,开展碳计量诊断、碳计量审查等技术服务,推动碳排放从‘核算’向‘测量’转变。”该中心负责人孙磐介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专题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法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纵览】
黑转绿 绿生金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沉醉在乌珠穆沁草原的清风里
绿化美化让乡村环境提档升级
“碳计量”攻坚一年 700多家企业受益
水天一色清波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