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学热”需要“冷思考”

  ◎江德斌

  当前研学活动受到热捧,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研学主题更为丰富,研学范围更为广阔。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通过建立公开遴选机制着手规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让孩子走出教室、探索自然、接触社会,通过实践体验达到知行合一,这种教育形式已被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广泛认可。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吸引着家长和学生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研学活动之中。近年来,每到小长假、黄金周、寒暑假,“研学热”就会席卷全国,各地景区、研学基地,到处都能见到统一着装、集体研学的学生团队,研学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不过,“研学热”背后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诸如多方抢滩、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令市场有些混乱,也侵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目前,研学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部分经营者一味追求利润,无视法规,频频打“擦边球”。因此,需要针对“研学热”做“冷思考”,梳理问题探寻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强化监督管理。

  众所周知,研学兼具旅游和教育的双重功能,但是旅游只应是辅助,发展重点应放在教育方面。目前,一些研学项目的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学生花了钱和时间没有真正学到东西;一些研学项目内容简单,主题不清晰,学生将其当成野炊、春游;一些项目打着研学旗号,实则组织学生旅游观光、补习、竞赛、考试,收取数千元的费用。诸如此类研学项目都是不合格的,应采取措施纠偏。

  研学市场主要面对中小学生群体,企业在设计研学产品时,可遵循项目化教学模式,对项目做细致规划,遵照学生的特征、家长的需求来设计研学的核心教育点,不必求全求大,可针对一个细分领域做细做深。比如科普研学、中医研学、非遗研学、红色研学等都可以拟定项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研学产品,围绕希望达成教育目标,逐步分解研学流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想象力等。

  针对研学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可结合研学行业的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标准和体系,厘清研学范围、经营资质、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违规处罚标准等,并依据标准实施严格监管。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研学项目时,不宜跟风追热门,应根据个人成长需求、兴趣爱好、家庭经济能力、市场口碑等综合情况,筛选最适宜的研学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通辽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出彩
讲好品牌故事 擦亮金字招牌
拿出主动干的担当
扩大试点范围
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
“研学热”需要“冷思考”
理论学习不能只打“当头炮”
为露营经济扎好规范“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