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纵览】

  我区全力构建生态 环境监测网络新格局

  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帅政)记者从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获悉,我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系统提升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水平。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覆盖环境空气质量、降水、降尘、沙尘天气和氟化物等各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392个,初步具备颗粒物组分监测、光化学污染物等专项监测能力;覆盖五大流域干支流、重点湖库各类水环境监测断面或点位941个;涉及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等监测范围的土壤监测点1771个;布设全区生态状况监测点位159个,生态质量地面监测覆盖10个盟市,遥感监测覆盖12个盟市89个旗县,可从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和植物群落等不同尺度掌握全区生态质量状况,发布生态质量指数。

  内蒙古专项整治快递业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

  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李国萍)为遏制快递业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现象,自治区邮政管理局日前专门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快递业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并在专项整治宣传月期间,全区各地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治理行动。

  包头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快递企业制作抖音短视频情景剧,引导用户形成绿色快递消费习惯,巧用绿邮循环箱回收处置废弃快递包装,并现场演示“一字”“十字”“艹字”的规范封装操作方式。巴彦淖尔市邮政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指导寄递企业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引导用户绿色用邮。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等地相继在推动快递封装操作规范化、包装循环化建设上开展了专项行动,共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绿色”基础。

  乌兰察布市完成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23.91万亩

  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霍晓庆)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县两级林草部门积极筹集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对各地常发、突发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开展防治。截至7月19日,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3.9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防治成效达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林木营养不良甚至大面积枯萎、死亡。因此,各级林草部门非常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通过悬挂鸟巢、捆绑环保型胶带、放置各类诱捕器、施放烟剂药剂等方式防治虫害的发生。今年,当地市县两级林草部门共悬挂鸟巢1800个,捆绑环保型胶带6000亩,放置各类诱捕器1000余套,施放烟剂、药剂11吨,为林业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锡林郭勒盟完成 1089个遥感图斑复核

  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张慧玲)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为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守住防洪安全底线,近日,锡林郭勒盟完成1089个遥感图斑复核工作,成为首个通过自治区审核的盟市。对于发现的6个问题已全部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

  自2022年开始,自治区分两批下发锡林郭勒盟妨碍行洪疑似图斑1089个,当地水利部门及时部署全盟河湖范围内妨碍河道行洪卫星遥感图斑排查复核,各地迅速展开全面排查。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加强河湖监督执法,统筹抓好全盟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有序开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北疆 绿韵
【纵览】
做强生态修复“芯片”
科技治沙筑屏障
树绿了,风也温柔了
“牧光互补”发展模式护生态富口袋
连续22年第42次黑河水调入东居延海
治“沙害” 得“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