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牧光互补”发展模式护生态富口袋

  □本报记者  帅政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地形优势和光照条件,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建立“牧光互补”新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又推进了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转变。

  来到莫旗阿尔拉镇的50万千瓦风光项目区,记者看到一排排宛如蓝色海洋的光伏板下,牛羊穿梭其中,悠然自得地吃着青草。结合当地牧业需求,项目建设方将光伏支架增高,光伏组件离地高度2.5米,满足植被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了牛羊放牧空间。据介绍,让牛羊进入光伏电站吃草,不仅减少了牧草生长过盛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也为园区消除了安全隐患,可谓是发电、放牧两不误。

  光伏电站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草场恢复生态。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减小了风对植被的影响,与此同时,清洗面板的水会下渗到草地里,加上光伏本身的遮蔽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湿度增加,随着草地涵水量大增,遏制了草场荒漠化的扩大,实现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光伏电站不仅带来生态的良性循环,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致富新出路。按照规定,当地居民不仅可以获得每亩地每年85元的国家补贴,并网发电后的经济收益也能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工程完成后,莫旗50万千瓦时风光项目年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按照2022年全国人均用电量统计,每年可供138万余人用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北疆 绿韵
【纵览】
做强生态修复“芯片”
科技治沙筑屏障
树绿了,风也温柔了
“牧光互补”发展模式护生态富口袋
连续22年第42次黑河水调入东居延海
治“沙害” 得“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