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代相传的国粹经典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剧目昆曲《牡丹亭》观后
  ◎李金梅

  7月14日,有幸观赏了一部高雅的经典剧目,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阳春白雪。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所作,是昆曲传统保留剧目。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戏剧家,只是比莎士比亚年长14岁,巧合的是他们都在1616年同一年去世。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为他们在创作思想及创作方法上都有相似之处,都获得了很高的戏剧艺术成就。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这绝句出自明代冯小青的《无题》。

  今年春天,我和朋友们在广东一次游玩时,意外来到牛塘山汤显祖文化览胜公园,顿时心生敬仰之情。我非常认真地阅读着关于这位戏剧大家的详细介绍,顶礼膜拜了我崇拜的戏剧大师,渴望能观赏他的经典剧目。不曾想平生之愿,今日得以实现,真是喜出望外。

  大幕徐徐拉开,昆曲《牡丹亭》开演。随着悦耳的旋律响起,剧中扮演杜丽娘的演员伴着优雅的音乐,如同“水上漂”,轻盈华丽地登场,剧场顿时响起掌声。这位演员不论唱功及表演,功力都非常精湛。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拿捏得惟妙惟肖。我注意到,仅一个“蓝花指”,随着剧中情感变化会展示出各种不同的手势姿态。她的唱腔臻于完美,几乎无懈可击。顿时,剧场里鸦雀无声。

  我第一次感受剧场悄无声息的宁静,所有观众屏住呼吸,生怕错过哪句唱词的内心表现,及哪个旋律的微妙变化,就连演员在变换唱词所要表现情绪时的微弱呼吸,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剧场在静谧中的配合。所有观众跟着剧情入戏了,可见这部剧的艺术表演魅力非同一般。

  一段唱词完结,观众爆发出由衷的敬意,用热烈的掌声回敬演员。随着剧情的起伏跌宕,观众们抑制不住激情澎湃的心情,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部剧展现在偌大的舞台上,四处都是剧场原有的幕布,干净且清爽,竟然没有任何舞美雕饰的设计,只是传统的一桌一椅,然而,丝毫不影响高水平的表现,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演员们用唱腔、眼神及肢体语言,给观众描摹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种用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意境,有着很强烈的代入感,使得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似乎真切地看到了杜丽娘游园所目睹的风景:“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一份奇缘如同嵌入杜丽娘的灵魂,这份缘在她的生命及灵魂深处,闪现着一种意韵悠长的联系,强烈地、悄无声息地传递着爱的真切。如果缘分真是前世注定,流传至今的昆曲,就是为了承载《牡丹亭》而量身定制的表演形式。

  昆曲,有着它独立的声腔系统,有着固有的格律、板眼。它的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婉转,它的曲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昆曲的表演及规范完整的组合,是由歌唱、舞蹈、道白、动作,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是一种综合水平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昆曲乐队主要器乐是由弦乐、管乐、打击乐和民族乐器组成,婉转柔美悠扬的音乐氛围,能使观众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和波动。昆曲的舞蹈性也非常重要——柔缓、细腻、流畅的舞蹈动作,表现出剧中人物内在的矛盾和纷乱。中国戏曲很多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的身段、程式、乐队编制都是昆曲艺术中提取出来并成熟和完善的。昆曲有着“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百戏之母”的贵称。尤其是京剧更是从昆曲中汲取了艺术的养分而为观众喜闻乐见。

  《游园》一幕,小姐与春香游玩赏花观景:“……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便青山,啼红了杜鹃……”

  太多的感慨和唏嘘,从开场就铺垫了结局。

  《惊梦》一幕,“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煎,泼残生除问天……”,杜丽娘游园后朦胧入梦,梦中遇见她从未谋面、风度翩翩的秀才。梦中人成为了她的钟情人。这段戏,表现出爱情的美好,郎才女貌,是一段天造地设的爱情。其表现手法与当代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何其相似。

  这段戏扣人心弦,观众跟着一对恋人的表演及唱腔,将情愫揉进剧中,跟着剧情一起激动澎湃。

  在这场剧中,被称为“最忙昆曲小生”的著名昆曲演员施夏明闪亮登场。在我看来,他的容貌和嗓音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原来,他早被我们内蒙古戏迷们所熟知和喜爱。他的出场及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寻梦》一幕,让观众不由得和杜丽娘一起牵挂她梦中遇见的挚爱。她独自在花园深处寻找着所爱的人,可园林不再是她昨日看到的样子,物是人非,如此凄清,“守的个梅根相见”……她的眼里只剩那颗大梅树,一段唱腔空灵且忧伤。

  《写真》一幕,“漫道柔情着意关,牡丹亭畔春梦残……”,所有的美好被现实粉碎,杜丽娘为情所困,相思成疾。

  《离魂》一幕,“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杜丽娘大病不愈,香消玉殒。

  在我所有观摩过的剧目中,昆曲《牡丹亭》是“戏剧航母”,是戏曲的“天花板”,为后世难以超越。

  几年前,我准备去国家大剧院观摩这场演出,因故未能成行,一直为之惋惜。没想到今日这部经典之作来到家门口,令我一饱眼福,我的夙愿终于实现。

  总有些遗憾是我想拼尽全力弥补的,可他们的演技及唱腔功底,是我无法用笨拙的笔墨表达完整的。这部经典力作对于提升欣赏水平、陶治艺术情操、净化精神世界、升华艺术品味,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归根结底,这都是源于表演者对艺术、对戏曲的这份无限挚爱和执着的坚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昆曲《牡丹亭》选入展演剧目,令我这名业余编剧受益匪浅,激动不已。能邀请到如此尖端的艺术团队——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精神盛宴,倍感幸运。同时,这也是一次向戏曲零距离学习的好机会。600年的昆曲传承,好像就是为《牡丹亭》而保留。近两小时的表演,让我们窥见了昆曲艺术在不平凡的保留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昆曲带给我们的是高雅的艺术享受。观众通过现场观摩,了解了昆曲的艺术内涵,并获得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不论对内蒙古的戏剧编创人员,还是演员及观众,都是一次高段位的培养。

  这支昆曲表演团队,不仅受到国内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也走出国门,受到外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他们对国家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昆曲是国粹,愿昆曲艺术世代相传,越走越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浅析“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雕塑作品艺术特色
~~~——北琪诗歌探析
~~~——“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剧目昆曲《牡丹亭》观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通辽
   第08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9版:区域新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立体艺术”中的时代风貌
自然与心灵相遇的瞬间
世代相传的国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