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累计造林3.9万亩 植树430万株

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明珠”

  □本报记者  薄金凤

  夏日,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刚巡完林回到家的护林员郭秀英,早已是汗流浃背。

  今年53岁的郭秀英,1994年嫁到国营新华林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她清楚地记得29年前刚嫁到这里的情景。如今,这些景象早已成为过去式,从承包种树到成为护林员,她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林场的发展。

  “守护好林场,就是守护好我的家,我们护林员每人都有一部定位手机,回到家手机上显示的坐标是红色,到了林场坐标就是绿色。我每天要巡视林区两次,每次至少得走十几公里的沙路,巡林时要查看有没有烟头,有没有牲畜进来吃树叶。”郭秀英说。

  除郭秀英外,林场还有8名护林员,他们热爱护林事业,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林工作,确保重点地段有人守、有人查、有人管。对于林场的职工来说,守护好这片一望无际的林海,不仅是工作,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的情景,杜文化依然十分激动:“总书记心里始终惦记着我们,他询问了林场改制和职工待遇等问题,还特别询问了杨柴的树种特性。杨柴是典型的抗沙树种,它根系发达,可以一木成林。就像我们林场职工,再恶劣的环境也永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总书记说,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投入到造林治沙工作中,不断提高林场的森林覆盖率,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第三代林场人贾培在护林的道路上更有干劲儿了。贾培是临河区林草局防火办防灭火队队员,他被派驻的地点正是国营新华林场。

  “曾经的荒滩如今长满了各类树种,有80多种野生动物、10余种鱼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我出生在这里,从小就随父亲一起在林区巡查。”贾培告诉记者,“现在的良好生态环境是三代林场人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早些年,爷爷和爸爸造林、护林,现在父辈们岁数大了,该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守护这片绿色了。”

  截至目前,该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三代林场人,将一个“不毛之地”改造成植被蓊蔚、生机盎然的大美林海,成为河套平原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保护黄河,抓住治沙这一关键要害,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强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走产业治沙之路,开展光伏治沙,积极探索碳汇交易,反哺林业,实现生态绿化,可持续治沙。要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倡导全社会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巴彦淖尔市委常委、临河区委书记赵峻岭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8版:锡林郭勒
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明珠”
“大美北疆·内蒙古自治区 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宣讲团走进 自治区人社厅生态环境厅满洲里市
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交流会在兴安盟召开
过货量突破2000万吨
蒙黑吉辽签订重大以上地震 应急救援区域合作协议
翰墨飘香润校园 用心写好中国字
乌兰牧骑新创作品汇演第二场精彩开演
257位国球小将决战内蒙古十五运
推出优质产品 助力京蒙旅游持续升温
《暑期安全“知”播小课堂》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