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唤醒一代人共同的“北疆记忆”

——现实题材年代剧《父辈的荣耀》观后
  ◎郭腾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内蒙古著名导演康洪雷执导的现实题材年代剧《父辈的荣耀》,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该剧以林业改革为时代背景,书写三道沟林场三代人不同的曲折经历与人生选择,深刻彰显了艰苦奋斗、锲而不舍、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内蒙古林场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蝶变。

  冷静克制的温情人性

  以家写国、以家喻国是中国影片悠久的创作传统。该剧把时代的宏大命题融入林场人家的烟火气中,在东北林区寒冷的天气里燃烧着人性之中的温情之火。顾长山夫妇在艰苦的岁月中收养3个孩子,共把5个孩子拉扯长大,个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影片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宣泄性的情感,没有声嘶力竭的哀号,也没有抱头痛哭的惨痛。面对时代的阵痛与生活的苦难,细致温柔的那存花与真挚付出的顾长山,是北疆人民宽厚博大品质的象征,他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性之歌。

  剧中东北方言、家常土菜、土房热炕……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元素共同搭台,将一段岁月下的温情大戏娓娓道来,唤醒了一代人共同的“北疆记忆”。

  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

  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独特的视角选择与镜头语言的运用等因素,对于一部好影片而言尤为重要。

  《父亲的荣耀》整体故事情节以第三代林场人陈兴杰的逃离——寻找——回归为主线索,他走出大山后重新思考人生之路,最终做出回到家乡、反哺林场的决定,使三代人在冥冥之中完成了一种传承。

  其次,全剧以顾兆成等青年人的眼光来回溯历史,讲述家乡父辈们的过往经历和生活模式,这种“回溯性”的叙述视角所带来的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的转换,制造出极强的戏剧张力,给观众带来了陌生化的观影体验。

  最后,影片充分利用镜头语言的表现力。剧中多次以俯瞰式空镜头展现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大兴安岭的山林、村庄。在展示大兴安岭独有的自然美感的同时,烘托人物情绪,创造了一种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一体化的艺术美感。

  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

  《父辈的荣耀》为观众奉上一场大兴安岭林区雪树银花、林海苍茫的视觉盛宴。海德格尔提出“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该剧在向观众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果的同时,也是在洞悉人文生态现状。最近10年,内蒙古每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分别超过1000万亩和3000万亩,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较2012年提升1.97个百分点。同时,内蒙古也在积极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自然和谐互动的可能性。10年间,内蒙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而今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逾3000万元,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的“三北”工程气吞山河,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从理念到构思,从蓝图到实景,能深刻感受到绿色之变背后的内蒙古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创造出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佳话。《父辈的荣耀》中顾家悠悠岁月里的珍贵记忆,也让内蒙古各族儿女在感受人性之美与生态之美的同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让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尽情展现在北疆大地。

  (本文图片为电视剧《父辈的荣耀》剧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现实题材年代剧《父辈的荣耀》观后
~~~——《内蒙古低碳绿色转型发展》读后
~~~——豫剧《程婴救孤》观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唤醒一代人共同的“北疆记忆”
生动展示与深刻启示
正义力量的化身 民族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