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诉源治理“最优解”画和谐稳定“同心圆”

  □本报记者  李晗  通讯员  车晓梅  马群

  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五岔沟镇好森沟村村委会,一块写着“无讼社区”的牌子格外醒目。

  日前,阿尔山市人民法院制定出台《阿尔山市人民法院“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工作方案》,好森沟村成了方案出台后挂牌的首个“无讼社区”,这也是全区法院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诉源治理工作,坚持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不断加强诉前调解和智慧法院建设,将司法服务网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以诉源治理的“最优解”,画好和谐稳定“同心圆”。

  用心调解让群众满意

  “原以为这个事必须得上法院,没想到调解员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日前,家住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当事人赵女士在纠纷解决后,拉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赵女士等多名离职员工因被某公司拖欠工资,将该公司诉至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考虑到该案件虽然人数众多,但事实清楚,争议焦点明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采取诉前委派调解的方式顺利解决了纠纷。

  全区法院强力推进诉源治理,通过诉前调解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让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既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负担,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区法院构建起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做到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不仅如此,全区法院还坚持和完善巡回审判制度,将触角延伸至基层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流动诉讼服务点,使近七成的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

  群众的需求延伸到哪里,诉讼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区法院基本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提供50多项诉讼服务,开通绿色服务窗口和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为律师提供“一码通”服务,方便当事人只进一个门就能办理各类诉讼事项。

  “政协委员威望高、专业性强,请他们做调解,大家都信服。”在包头市青山区正翔国际小区,看到政协委员在物业纠纷调解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物业经理于秋阳感到非常高兴。

  政协委员来到法院,坐在老百姓中间调解纠纷。如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出现在全区法院。全区大多数法院会同当地政协启动了多元解纷工作,508名政协特邀调解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近2000件。“政协+法院”,拓宽了解纷渠道,强化了解纷力量,成为多元解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全区法院充分利用地方党委统揽全局的优势,积极争取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与司法、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妇联等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对接辖区各基层党组织,入驻各地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并深入分析社会矛盾纠纷成因特点,结合市域、民族、城乡等地域特点以及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点,将法院预防化解纠纷职能精准延伸到纠纷产生的初始源头、讼争源头,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建立递进式预防化解工作路径,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分流、源头化解。

  科技赋能让解纷高效

  近日,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通过“新视云”远程调解平台,成功化解一起债务纠纷,减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

  该案中,被告包头市某公司在阿拉善左旗雇用原告某广告公司做广告牌匾,之后拖欠原告广告制作费2.7万元,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被告多次以工作忙,没有时间到现场调解为由,使调解工作无法推进。因此,调解员通过“新视云”远程调解平台对此纠纷进行调解,当事人只需点击“人民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即可全程线上参与。最终,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全区法院纵深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档升级诉讼服务,落实好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形成调解、立案、送达、保全、委托鉴定等智慧诉讼服务平台集群,进一步推行一站式办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等服务方式,努力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

  以科技赋能“数字正义”。全区法院持续推进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充分应用区块链数据防篡改技术,将诉前调解中程序性文书送达信息、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等方面的司法数据上链存储并应用,既提高了纠纷调解效率,又有助于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呼和浩特市两级法院依托“互联网+”, 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在线调解平台解决纠纷,实现纠纷化解与司法确认“零跑腿”。

  锡林郭勒盟两级法院指导调解员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流程在调解平台进行案件流转办理,用最快的时间、最专业的调解方式为当事人解决诉争矛盾点,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

  目前,全区法院已建成数字化科技法庭1420个,深度应用庭审语音识别、卷宗图像识别、文书自动生成、庭审职能巡查、无纸化办公等技术,法官事务性工作减轻20%以上,庭审和纠纷化解效率提升15%以上。

  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旭军介绍,今后,全区法院将持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同时,将努力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推动法院定分止争职能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阿拉善
   第09版:法治
   第10版:先锋
   第11版:出彩
   第12版:公益广告
“沉浸式”普法
以诉源治理“最优解”画和谐稳定“同心圆”
优化警务服务 擦亮“旅游名片”
守护乌梁素海
社区里的“小麦调解室”受欢迎
◎一线传真
以“充值油卡有优惠”为诱饵诈骗 苏某获刑8年
“法润乡村”行
离婚时可以争取“家务补偿费”,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