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四子王旗乌兰牧骑队员在表演节目。张蜀雁 摄
  □本报记者  苏永生  皇甫美鲜

  “阴山下最艳丽的是那山丹花,草原上最美丽的是那都贵玛,毡包里最醇香的是阿妈熬的奶茶,敖包上最圣洁的是那蓝色的哈达……”一曲悠扬绵长的民族歌曲久久回荡,现场观众轻拍双手打着整齐的节拍,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

  这是10月26日记者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区域服务养老中心看到的场景。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在这里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他们精心编排的节目,歌曲、舞蹈、快板、马头琴演奏、四胡独奏等节目精彩纷呈,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与演员互动频繁,共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今天,乌兰牧骑来我们这儿演出,老人们都特别开心,演出的节目也特别精彩,我们希望乌兰牧骑的演员们能经常来为我们表演节目。”东八号乡区域服务养老中心居民任静高兴地说。

  乌兰牧骑有着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美誉。60年来,四子王旗乌兰牧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以文艺为阵地,用歌声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依托“乌兰牧骑+”,深入开展综合服务活动,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文化繁荣、推进文化振兴、巩固民族团结、稳固边防边疆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该旗乌兰花镇卫井路社区居民委员会,乌兰牧骑队员又变身新时代文明宣讲员,开展了“文艺演出+理论宣讲”活动。他们在为居民们献上精彩表演的同时,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政策,赢得现场居民交口称赞。

  “今天宣讲员为我们讲了许多党的民族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乌兰牧骑带来的文艺表演,我们也很喜欢,虽然天气挺冷,但我们心里暖烘烘的。”卫井路社区居民尹秀才笑着说。

  据了解,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六进”原则开展惠民演出,每年演出行程达15000余公里,演出达140余场(次),惠及观众4万余人。近年来创作新作品共40部,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题材的有歌曲《百年颂》《额吉都贵玛》,舞蹈《牧人的喜悦》《草原母亲都贵玛》,器乐《梦中的草原》,快板《共铸命运共同体》《统编教材》等16部。

  四子王旗乌兰牧骑自建队以来,始终坚持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体悟生活本质、激发创作灵感、提炼深刻主题。共有原创作品100余部,其中获得自治区级奖项80多项,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先后荣获全区“优秀乌兰牧骑”“一类乌兰牧骑”“十佳乌兰牧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李书涵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结合现代文化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把党的方针政策用文艺作品形式向老百姓传递,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四子王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蜀雁  牧喜叶  丁慧敏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东北振兴特刊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出彩
   第09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10版:旗县融媒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擂台比赛”比出成绩赛出干劲
“文艺+”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三代人眼中的敖伦苏木古城
尽享“家门口”的幸福
盐碱地里稻谷香
“傍”上龙头企业 稳坐“致富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