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里购买了16万袋木耳菌包,产出黑木耳1.7万余斤,不仅比去年增收5万元,还带动80余位村民在食用菌基地就业……”10月24日上午,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红旗村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牛刚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和明年产业发展的路径。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走进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乌鲁布铁镇红旗村,处处可感浓浓的丰收味道。
“明年我们要继续开展食用菌生产、培养、打孔、挂袋、采摘、晾晒等全流程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走进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食用菌种植全过程,帮他们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劳动、关心参与乡村振兴的理念。”对于“食用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牛刚信心满满。
“受自治区教育厅委派,我开始了驻村工作。初来乍到,村里对我期望很高,可我人生地不熟,不知从何入手,过去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突然间似乎无用武之地,我倍感压力。”牛刚坦言,为摸清情况,准确找到村子发展的路径,他经常找村干部聊,找村民聊,找企业聊;到村里的食用菌大棚看,到村里的集体土地看,到村民家里走访;跑到旗里对接各部门,与其他先进村开展支部交流等活动,聊下来、看下来、跑下来,心中才渐渐有了点底。
为了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做好结合文章,牛刚在笔记本上原原本本抄写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研究。他立足红旗村自身优势,提出了“五个红旗”的发展思路,打造了“红旗飘扬 育见未来”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产业支撑,描绘出了一幅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红旗村距离镇区4公里,有常住户114户286人;现有耕地22044亩,土地是当地主要收入来源;注册‘旗育’商标,逐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走市场化、品牌化道路,提高发展竞争力,提升发展内动力;协助乌鲁布铁镇制定《黑木耳品控管理办法》,做好高质量发展的表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设计产品包装,与超市签订共建基地,推进农产品电商销售,并在第二届内蒙古现代教育装备技术展示会上,帮扶销售72918元……”翻看牛刚的工作笔记,对村子情况的掌握、对乡村振兴的思考跃然纸上。
经过不断思考与实践,牛刚深切体会到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种植木耳、中草药、大豆种子,养殖肉牛,发展庭院经济……虽然这些产业都不大,但在红旗村村民的眼中,却是大大的希望。唯有多举措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才能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让乡村振兴走实走稳走远。
牛刚和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杨兆森的思路不谋而合,两人敢想敢做的作风让他们很快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为了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红旗村采用“党支部+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个人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现有村集体农机具基础上,吸纳4个个体合作社、2个致富带头人和全体村民入股,成立“新农人”农业机械服务队,储备农业科技人才、整合资源优势、统一设备管理,全程参与“耕种防收”管理过程,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解决村内土地“零散化”种植问题,实现规模化效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牛刚介绍,下一步,红旗村将探索专业智能化养殖,实现牲畜集中养殖和管理,做好人畜分离,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是我驻村工作的宗旨!”临近采访结束时,牛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帮助村民做好信息、产业方面的对接,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种植户参与、市场拓展,带动红旗村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