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9月全区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 实干惠民”行动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53.9万人

  本报10月31日讯  (记者  赵曦)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围绕救助效率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引领推动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向纵深发展,截至9月底,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53.9万人、城乡特困人员9.7万人,把198.2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监测,对其中163.6万名困难群众分类实施救助帮扶。

  全区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质。各盟市制定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实施措施,及时修订低保审核确认办法,通过设定赡养费最高给付限额、降低家庭赡养费用、无业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提出低保申请、实行低保渐退期政策等,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通过分类实施救助帮扶,全力保障因灾遇困群众生活。针对今年以来多地发生的洪涝灾害,我区提早介入、主动作为,全面摸底排查、畅通求助渠道,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汛期以来摸排受灾群众30.17万人次,将625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对受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7551人次,支出资金1232.37万元。

  通过创新优化救助服务,实现两个清单“一码扫、码上知”。全区开展困难群众关爱帮扶专项行动、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推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清单”和暖心服务“幸福清单”,实现救助政策和惠民资金“一码扫、码上知”。

  通过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救助服务能力。全区71个旗县(市、区)将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苏木乡镇,全力打造“乡镇审核确认、县级民政监管、大数据赋能监督”的管理模式。全区2787部社会救助热线向社会公示公开,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全面推行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告知承诺制,以“声明”代替“证明”;以“规范、精简、提速”为目标,通过“两优”行动切实做到申请材料、办事时间双减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宁城县以工代赈“赈”出实效
我区五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扎实有效推进主题教育
让老年人“动”起来
呼和浩特知识产权审判法庭成立
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过货量创新高
前9月全区社会救助领域“提能争优、 实干惠民”行动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53.9万人
内蒙古快递行业全力迎战“双11”
北奔重卡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 载人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
乌兰察布赛区切实做好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生意做的是质量,凭的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