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纵览】

  专利导航为内蒙古 草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11月1日讯  (记者  李国萍)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2年4月发布《内蒙古草种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书》以来,蒙草生态作为创新主体,已在草种业领域申请专利布局1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项、转让专利37项。

  开展草种业专利导航,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草种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中,是引导和支撑草种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今年,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在《内蒙古草种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书》结论的基础上,聚焦苜蓿品种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持续开展内蒙古苜蓿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从产业规划、资源聚集、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提出导航路径。引导内蒙古在苜蓿产业重点技术方向发力,为政府和创新主体提供可参考的产业发展路径。

  我区明确2025年 水土保持率达53.11%

  本报11月1日讯  (记者  张慧玲)日前,我区发布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53.11%。到2035年,全面形成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绿,创新和完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与治理力度,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我区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64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全区将大力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突出抓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力度,全面推动流域综合治理。

  乌兰察布市为候鸟 迁徙筑牢“防护线”

  本报11月1日讯  (记者  霍晓庆)又逢候鸟迁徙季,乌兰察布市迎来大批候鸟过境。当地林草部门周密安排部署,加强巡护监测力度,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候鸟安全过境。

  针对不同候鸟迁徙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乡镇护林员作用,加强重点时期、重点区域候鸟监测和疫源疫病防控,加密监测巡查线路,建立巡护、监测台账。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农牧市场、寄递企业、宠物市场和候鸟迁飞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等主要分布水域和集群活动区域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加大候鸟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爱鸟、护鸟、拒食野生动物的社会认知,筑牢候鸟迁徙“防护线”。

  包头市开展废水偷排夜查行动

  本报11月1日讯  (记者  帅政)连日来,包头市组织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市范围内涉水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夜间执法检查,集中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据了解,本次行动成立了11个检查组,共出动执法人员79人次,通过实地勘察、调阅资料、现场采样抽测等手段,重点检查了企业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在线监测设施运行及数据传输情况、废水排口设置及废水排放情况等。行动中,共检查企业33家,发现立行立改类问题41个,均已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包头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进行不定期的夜间突击检查,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切实巩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经过20多年的保护和发展,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
~~~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经济周看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一方生物多样而美丽的净土
【纵览】
共建万物和谐家园
凉城入选2023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县城
综合治理让陶赖沟成为生态水系景观带
工业园区的“绿色”红利
梦幻阿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