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探索“两山”转化兴安盟模式

  十一假期,走进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草原,只见红、黄相间的五角枫在风中摇曳,色彩斑斓的枫林与一望无际的草原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体验秋之韵味。

  五角枫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尔沁沙地最北缘,大兴安岭东南。这里的金秋盛景,是大自然对秋天的馈赠,也是兴安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兴安建设扎实推进的生动体现。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近年来,兴安盟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的实践路径,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绿色本底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生产总值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

  “造绿储金” 厚植生态底色

  盛夏时节,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微风轻拂,水明如镜,金色沙滩绵软洁净,一排排蓝色、白色的帐篷点缀其间,这片藏在林草中的“海滩”被称为当地的“小三亚”。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兴奋地说,“这里的‘海滩’太美了,像来到了大海边。” 当地村民回忆,“就在几年前,这里曾经是乌兰浩特市很大的一个采石点。长期开山炸石和水土流失,形成了12座废弃矿坑,荒草丛生,一刮风,垃圾和尘土满天飞。”当地生态环境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乌兰浩特市积极协调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帮扶,投入启动资金550万元,完成了神骏湾生态体验区一期项目,对高根营子嘎查洮儿河道东侧近300亩废弃沙坑及周边生态进行了修复,并设阳光沙滩、游船码头、亲水戏水等多个游玩项目。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带火了当地的旅游和农家乐。神骏湾生态修复让昔日废弃采石坑变成了水清岸绿、拉动经济增长的旅游打卡地,通过“造绿储金”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双赢。

  神骏湾生态体验区的绿色蝶变只是当地进行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兴安盟处于“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衔接区域,土壤抗蚀性较弱,易发生水土流失。近年来,兴安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了一批水源涵养林、城乡及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果树经济林等项目。全面加强对北部林草生态安全屏障区、中部黑土地生态建管区、南部科尔沁沙地锁边区和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推进罕山、神骏山、洮儿河、归流河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成功打造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截至2023年7月底,全盟森林面积达 2554.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3.39%,高于全区12个百分点;草原总面积达2683.88万亩,平均植被覆盖度74.14%,高于全区30个百分点。

  “依绿增金” 探索产业融合

  登上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满都拉敖包山,看到“兴安盟大米 内蒙古味道”红色巨型广告语镶嵌在绿油油的稻田里,蔚为壮观。当地全面建设有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稻田里,稻谷与稻鱼、稻鸭、稻蟹、稻虾共生。打造了稻田文化长廊,修建了“环稻区”自行车彩色赛道,铺设了千米亲稻、亲水的木栈道。游客漫步其间,观稻海,闻稻香,听蛙鸣,既可以感受田园美景,也可以体验乡村生活,实现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

  兴安盟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在农旅融合方面,集合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和特色乡村文化,打造“百里兴安稻海”,通过“农业+”模式,推动生态观光、特色养殖、康养休闲等多维度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在保护建设“绿水青山”中实现百姓宜居宜业、富裕富足。在绿色能源方面,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充足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全力打造阿尔山“零碳小镇”和兴安盟工业园区绿电园区。截至2023年7月底,兴安盟电力总装机规模68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32万千瓦,占比达到63%,已成为全区新能源发展增速最快的盟市之一。在旅游业方面,以全季旅游、全域旅游为重点,创新推出“大众冰雪季”、草原宿集、“兴安盟号”旅游专列等项目,积极引导旅游景区丰富产品业态,真正将生态环境“常青树”变为了“摇钱树”。2023年1-7月,全盟共接待国内游客910.17万人次,同比增长52.78%,实现旅游收入94.67亿元,同比增长125.08%。

  “守绿换金” 实现“资源赋能”

  近年来,兴安盟着力做好土地交易、碳汇交易两笔“好买卖”,把自然财富转变成更多经济财富。2022年,复垦新增长期稳定耕地8812 亩,实现自治区第一批跨省交易指标3654.38亩,交易额10.96亿元。科学编制全盟碳汇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草碳汇核算体系和交易机制,让生态资源真正变成生态产品、变成现实资本。今年3月,突泉县众鑫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华能蒙东能源公司签订了林业碳汇增汇量交易合作协议,首批交易额100万元,实现了全区首单CCER林业碳汇期货式交易。今年6月,兴安盟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科右前旗、扎赉特旗草原碳汇项目核证碳单位预购买协议,交易额90万元,实现了自治区首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

  “靠绿生金” 探索“品牌带动”

  “米粒晶莹透亮,自带稻香味”这是许多消费者对“兴安盟大米”的评价。“兴安盟大米”依靠卓越的品质,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十大好吃米饭”等荣誉,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近年来,兴安盟依托干净、无污染的土壤、水、空气等要素优势,推进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实施绿色有机品牌培育保护工程,全盟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10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4%,“两品一标”获证企业164家、认证产品381个。全面摸清生态产品价值底数,在全区率先开展GEP核算并发布核算结果,2020年全盟生态产品总值达4718.7亿元,是当年全盟GDP的8.6倍。启动兴安盟域牌形象塑造传播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全国首个域牌形象“兴安岭上兴安盟”和“源在兴安——自然兴安生万物”区域公用品牌、“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区域公用品牌广告语、“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兴安盟文化旅游形象推广语,进一步提升了兴安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品竞争力。

  “点绿成金” 探索“科技引领”

  炎炎夏日,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赵大有操作着无人机,正在为大田喷洒农药,像这样“科技范儿”十足的场景在这里已成常态。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探索大规模应用智能化技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科技引领”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看天”向智慧农业“看屏”的转变,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成立“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改良盐碱地,科右中旗盐碱地水稻亩产超540.3公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创新融入农业气象技术,精确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2022年,兴安盟粮食总产量达134.3亿斤,实现“十三连丰”;畜牧业生产“九连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206万头只,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喜人景象。

  多年来,兴安盟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依托生态优势,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拓展新的转化空间,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大文章,高质量发展之势愈发强劲,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养一方人,“金山银山”富一方人。(白小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区域新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第六届进博会有何新亮点值得期待? 吸引外资有何新举措?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创新技术 建立标准 深化合作
小麦播种忙
我国力争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一带一路”合作为秘鲁山区和雨林架起经济发展“快车道”
公 告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探索“两山”转化兴安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