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杭锦旗

驻村包联解难题促振兴

  □本报记者  郝雪莲  实习生  高旭

  “现在村里建起了‘直报窗口’,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报销医疗票据,真是方便多了!”近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大套子村村民戴菊桃高兴地说。

  戴菊桃口中的“直报窗口”是杭锦旗依托嘎查村现有医疗条件建立的全旗首个村级医保服务站。服务站可提供10余项便民服务,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医疗保障服务。

  今年以来,为有效解决农牧民“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保障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杭锦旗牢牢抓住“抓党建、强包联、促振兴”这一主线,大力开展“驻村干部暖民心、精准服务千万家”行动,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支持,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需求。

  大套子村是杭锦旗最偏远的村,也是鄂尔多斯市唯一位于黄河北岸的行政村,村民用电、网络接入都需要从临近的巴彦淖尔市协调,村民办理医保报销手续也要到90公里外的镇卫生院,不仅费时还费钱,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老百姓。对此,旗财政局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四处协调,为办理医保网络跨黄河接入事宜往返旗里10余次,行程2560公里,为村里建起全旗首个村级医保服务站。服务站建成后,居民办理医保业务再也不用长途跋涉来回跑了,彻底打通了村民享受均等化医保服务的“末梢神经”。

  建立村级医疗服务站是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扑下身子、真心为民办事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杭锦旗紧扣“服务基层群众、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根本,突出“党委部门包联基层组织相对薄弱嘎查村、经济部门包联产业项目相对薄弱嘎查村、政法部门包联基层治理相对薄弱嘎查村”,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52名机关精干力量奔赴基层一线,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今年,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把“因村派人、科学组队”作为选派驻村干部的首要条件,将政治素质强、热爱农村牧区、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国有企业干部选派到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遍访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办实群众的每一件事。

  杭锦淖尔村大片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非常低。过去,镇里也引进企业实施过一些项目,但效果不理想。今年,镇里组织15个嘎查村驻村第一书记成立“包联驻村联合党委”,将15名第一书记所在单位的职能、资源、资金、人才等优势充分凝聚起来,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决策共议、产业共创、基层共治、活动共办六项工作机制。“包联驻村联合党委成立以来,驻村第一书记主动与盐碱地稻作改良专家团队合作,在600余亩盐碱地上实施稻作改良示范项目。目前,水稻收割在望,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独贵塔拉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学峰感言道。

  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走新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真真切切听群众心声,解群众难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村发展成果更加具体可观,驻村工作更加有力有效。2023年,杭锦旗累计帮助76个嘎查村协调资金3500万元、对接项目68个,推动313个村级集体经济“上马”。预计年底,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嘎查村将突破7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区域新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驻村包联解难题促振兴
昔日盐碱地 今朝“聚宝盆”
【集市】
创业孵化 赋能未来
“富民党建”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187支驻村工作队凝聚帮扶“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