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60多年的团聚

  □本报记者  陈春艳

  “我父亲95岁了,我也65岁了,还能见到父亲,为他做一顿饭,也了了我的心愿……”日前,“国家的孩子”韩爱荣来到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高遥村小吴家自然村,与亲生父亲相认,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桌上的汤圆,象征着团圆。父亲吴南生用颤巍巍的手,喂了韩爱荣一口汤圆。时隔64年,第一次给自己的女儿喂饭,吴南生不禁老泪纵横。这个冬天异常寒冷,寻回失散多年的亲骨肉,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1960年前后,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草原母亲”们以博大的胸怀收养了他们,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韩爱荣就是其中的一员。韩爱荣长大后,养母把收养的实情告诉了她,从2006年开始,韩爱荣便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孩子”一起,踏上了寻亲之路。

  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团圆”行动。韩爱荣找到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求助,民警为她采集了血样,通过检验鉴定分析出她的DNA数据信息,并录入了数据库。

  2023年8月,当时也在苦苦寻找亲人的吴南生一家,在宜兴市寻亲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完成了血样采集,并将DNA数据信息录入了数据库。

  近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与浙江省公安厅联合行动,DNA数据比对成功,帮助韩爱荣找到亲生父亲吴南生。“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平安,最难得的是团圆。我们会继续努力开展相关工作,帮助更多的家庭团聚、亲人团圆。”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民警孙志敏感慨不已。孙志敏见证了韩爱荣一家重逢,并与同事一起现场宣读了《亲缘关系确认书》,第一次亲历这样的场面,便让她深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荣光和意义。

  跨越60多年的团聚,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幸运的并不止韩爱荣一个,就在几天前,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又为一名“国家的孩子”找到了家人。“我们已采集了129名‘国家的孩子’的血样,并进行了DNA数据分析。”该局刑侦支队民警乌达木说。

  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锡林一家人”上海孤儿寻亲,持续推进“国家的孩子”团圆行动。2021年寻亲活动启动以来,全盟各旗县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室组织开展血样和相关信息采集,由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输入全国公安机关相关信息系统开展比对工作,3年来已帮助8名“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

  尽管有先进的技术,可在浩瀚的网络数据中一一比对,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民警们经常为了一个数据加班加点,但是一想到能够帮助痛苦无助的离散家庭找到团圆的希望,他们又倍感欣慰。

  让骨肉相认、让家庭团圆,广大公安民警用真情温暖寻亲者的回家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真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旗县融媒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旗县融媒
致读者
方便省时!交通事故复核线上可办
大数据赋能 法治内蒙古建设“智勇双全”
当好“跑腿人” 办好群众事
普法宣传入脑入心
描红界碑迎新年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能要求退款吗?
跨越60多年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