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一线 激荡澎湃青春

使鹿文化的“网络推荐官”古木森(左)与驯鹿。(图片由自治区团委提供)
  □本报记者  白莲

  新年的阳光撒向广袤大地,从一座座旧貌换新颜的美丽村庄,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再到红红火火的农村直播现场,北疆的田野升腾着新希望,激荡着澎湃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留乡、兴乡,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创新、探索、体验,以青春之名创造无限可能。

  使鹿文化的“网络推荐官”

  “哎……哎……”古木森长声吆喝,遥远幽深的森林中缓缓走来一队“林间精灵”——驯鹿。驯鹿围绕着古木森,目光所及,皆是温柔……

  “人鹿和谐共存,让更多人了解驯鹿,传播使鹿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古木森说。

  鄂温克族返乡青年古木森置身呼伦贝尔原始森林做直播、拍视频,吸引着国内众多网友“云”养驯鹿。

  鄂温克族是中国迄今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使鹿鄂温克人生活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

  2015年,古木森听说家乡开始建设驯鹿引种繁育中心和改良站,主攻兽医专业的古木森决定返乡投身驯鹿养殖。

  因为热爱,在与驯鹿相伴的日子里,古木森经常拿起手机,用镜头记录与驯鹿相伴的点点滴滴。

  2018年4月的一天凌晨,古木森听到母鹿发出遭遇危险的求救信号。他立刻起床,跟着母鹿上山,才发现,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鹿被猞猁抓伤了。他随手拍摄了上山找鹿的过程,发到网上,一夜之间,这条视频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和点赞。

  看到网友们对驯鹿如此感兴趣,对鄂温克族和使鹿文化充满好奇,古木森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他与驯鹿的日常生活。

  悠闲的驯鹿,远离喧嚣的原始森林……古木森的视频“火”了,吸引了众多游客与文化爱好者不远万里探寻驯鹿足迹。

  现在,养好驯鹿依然是古木森最重要的事情。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

  “要通过旅游、养殖、手工艺等项目,促进我国驯鹿产业发展,并通过网络更好地传播出去。”古木森说。

  保护与传承相辅相成,是青年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方式。不久前,古木森的传媒公司成立了,他招募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与他共同创业。他还创办起一家驯鹿养殖公司,谋划着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科学扩繁驯鹿,改良驯鹿品种。

  “搭乘互联网,做好推荐官,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我希望更多人参与,一起助力乡村振兴。”古木森说。

  勇闯新路的“新农人”

  地膜污染如何治理?

  行走在收获过的田间地头,白色、黑色的废旧地膜碎片依然存在,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青年农技人员贺鹏程很焦虑。

  为解决地膜污染长效化治理问题,我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21年,全国首个地级市地膜条例《乌兰察布市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2023年,全国第3个省级农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出台。让贺鹏程感到自豪和幸运的是,作为年轻的农技人员,他全程参与了这些政策的起草工作。

  “残膜影响和破坏土壤性状,会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水分和养分正常吸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贺鹏程说。

  政策出台后,贺鹏程每次下乡时,总要和老乡面对面地唠唠家常,并给他们宣讲政策、发放资料,鼓励农民积极配合废弃地膜回收工作。“农民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情感,把道理讲明白了,他们很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攻读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贺鹏程和“三农”有着不可割舍的缘分。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之路很难,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态度,我要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贺鹏程说。

  贴在墙上的147条“民情日记”

  “黄书记,我们铁路南40余户老百姓出行难题解决了,都很感谢咱们村委会呢!”近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口村村民许丽华拨通驻村书记黄玉洋的电话,转述大家的感激之情。

  时间拉回到2023年1月6日下午。

  “黄书记,我们家紧挨着铁路道口,下穿隧道时没有路灯,冬天积雪结冰,错车困难,出行不方便又不安全。你们能不能帮忙协调解决一下?”村民许丽华走进西口村村委会反映困难。

  “好的,我们马上派人核实情况,尽快解决。”西口村驻村书记黄玉洋说。2023年2月7日,沈阳铁路局白城工务段工作人员来到西口村实地勘测,为西口村下穿隧道安装了路灯。

  黄玉洋今年32岁,是吉林临江人,2021年9月受文化和旅游部选派到西口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以来,黄玉洋将为村民办实事的成果以照片的形式作了记录:在外务工的西口村父老乡亲每年领取稳岗就业和务工补贴,刚性支出自费超过1万元的家庭可以申请村集体经济临时救助……西口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147张略泛黄的照片诉说着变化。

  “这不是‘功绩墙’,更不是‘面子工程’。我们要组织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事,坚持党组织引领在前,党员示范在前,通过一件件小事、好事、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决心和力量,群众自然会听党话、跟党走。”黄玉洋说。

  黄玉洋认为,青年人干事创业要抓突破口。如何以党建促振兴?立足刚起步的乡村旅游产业,村两委想出了一个个“好点子”。实施“数字村民”计划,让西口村乘着数字化的翅膀展示形象;挖掘特色资源推出西口旅游品牌“十八系列”;围绕农林牧特色,打造幸福院民宿……按照“慢种慢养慢生活”理念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西口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西口村自然资源禀赋一般,但是父老乡亲没有躺平,他们身上那股苦干实干的韧劲儿深深打动着我。我用真情同两委班子、全体村民凝聚起了最大的共情,两年多的驻村时光,我们为父老乡亲干了很多实事。墙上的这些成果,是鼓励我前行的动力。”黄玉洋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先锋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旗县融媒
致读者
乡村振兴一线 激荡澎湃青春
守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 健康有意义的寒假
战严寒 练本领
青年突击队护航能源安全
动画电影充实孩子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