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抓实干把两件大事办得更加出彩

  【核心提示】

  ●增强真抓实干的自觉,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不松劲,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只争朝夕地紧干快干,把两件大事办得更加出彩

  ●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起来

  □殷皓

  近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中汲取进一步办好两件大事的动力,在办好两件大事中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真抓实干的自觉,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不松劲,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只争朝夕地紧干快干,把两件大事办得更加出彩,奋勇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努力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感党恩听党话  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忠诚看担当,感恩须奋进。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非常关心,深情牵挂着内蒙古各族人民,多次就内蒙古有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蒙古篇”,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实践一再证明,“两个确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之源。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传承好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在“七个作模范”上体现担当作为,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要深刻认识到,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只有坚定不移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坚决跟党走,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内蒙古才会有更加光明灿烂的前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对内蒙古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今后,我们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并以此来评价、检验其效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人民心灵深处。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自治区党委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目标任务,就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结果意识,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聚焦“五大任务”  全力以赴闯新路进中游

  办好两件大事,需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布局、做大经济总量,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近年来,内蒙古在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改善、产业技术研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但也应看到在调结构、转观念、改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需要把区位优势、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聚焦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六个工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区域协作互动,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扎实迈进,推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补齐民生短板  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高质量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最终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把高质量发展成果持续转化为各族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好祖国“北大门”  筑牢首都“护城河”

  内蒙古横跨“三北”、地近京畿,外接俄蒙、内邻八省区,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更是内蒙古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国家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既抓边境节点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又抓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防管控体系;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升级基层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以“基础实”护“百姓安”;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以更硬的举措、更实的行动,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弘扬新风正气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必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起来,抓实以学正风、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简朴之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一系列措施意见,切实改善了干部工作作风,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提升,我们还要破立并举、综合施策,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向“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开刀,大力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凝聚各方合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推动蒙古马精神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蒙古实践的强大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闯新路 进中游 万马奔腾向未来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法治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盟市专线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社会
真抓实干把两件大事办得更加出彩
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巾帼力量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高质量创建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