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高质量创建自贸区

  【核心提示】

  ●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我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协作互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提供强大助力

  ●把握好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这一历史机遇,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把内蒙古打造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照日格图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治区党委提出“自贸区创建工程”,并将其作为今年开放工作的头等大事,要求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推出一批基础性改革事项和高水平开放举措,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我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协作互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提供强大助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区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必须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自贸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区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以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为牵引全面扩大开放。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确保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调动各方面参与探索建设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处理好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加强风险防范的关系,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将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

  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开放,是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基础上的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是大势所趋。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则对接是抓手,制度型开放是重点,牵引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是目标。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落实好自贸区创建工程,需要抓紧研究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清单,早行动、全力抓、快结果;要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制定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性指导文件和方案,集中推出一批引领性、集成性改革举措;要组织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接政策措施实施工作,推动出台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差别化专项政策等,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在促开放、试制度、谋发展、防风险等多方面实现新提高新突破,通过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创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要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将自身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推进器,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努力实现互促互进。要用足用好《意见》及各部委配套措施、部区合作协议,用足用好我区享有的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等国家战略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释放的新一波利好政策,努力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好。通过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携手东三省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通互动,支持赤峰与锦州港深度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陆港联动迈出新步伐。

  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如今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内蒙古4200多公里边境线上,拥有对外开放口岸20个,承担着中蒙贸易95%、中俄贸易65%以上的货运量,全国近一半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公路口岸货运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铁路口岸货运量位于前列,2023年全区口岸货运量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成为我国沿边陆路口岸首个货运量破亿吨的省区。将区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契机,聚焦建设“两个基地”,依托八大产业集群和“三大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一流标准,推动智慧海关、智慧口岸建设,把口岸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口岸。要加快推动沿边重点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互市贸易区建设,扩大开放、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要素和环节的有效聚集,构建中蒙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通过蒙俄尝试构建与欧洲市场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实现沿边地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持续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和优质配套服务是最有吸引力的“梧桐树”,是经济发展的“强磁场”。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关键在于推动政务服务便捷高效,这就需要从招商、落地、建设到投产,全周期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好尊商亲商、安商便商工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促使市场环境统一、公平、高效。要依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国际标准,从企业开办、产权登记、国际贸易等方面,逐一对照国际化水准,实现由商品、要素流动型转变为规则、制度开放型。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一体化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通办”、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协作”、物流运输服务“一体化畅通”等合作机制,丰富自由贸易政策应用场景,扩大自由贸易红利效应。推进开行中欧班列扩容提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产业管理模式,深入开展“蒙商丝路行”等活动,大力推动“蒙品出境”,让“开放”成为内蒙古的精彩名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全区上下要把握好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这一历史机遇,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领域,大力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拓宽开放广度和深度,把内蒙古打造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闯新路 进中游 万马奔腾向未来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法治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盟市专线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社会
真抓实干把两件大事办得更加出彩
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巾帼力量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高质量创建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