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到72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做好“优”文章 打好特色牌

  □本报记者  韩雪茹

  春回大地,寒气犹存。但在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的华鹿现代农业育苗大棚里,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蔬菜长势繁盛,一阵阵果蔬清香扑面而来。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黄瓜、番茄、豆角,一箱箱果蔬包装完成,准备运往市场售卖……

  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育种育苗、蔬菜种植、农技推广、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公司,建成了年设计生产能力5000万株的育苗中心、12000平方米智能温室,以及3000平方米集检测、分拣、包装、冷藏、配送于一体的蔬菜物流中心,年生产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600万斤,辐射带动1.3万农户受益。

  “我们的番茄广受消费者欢迎,供销两旺。尤其入选‘名特优新’农产品之后,更是声名远播。”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2023年,“东河番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至此,包括海岱蒜、东园葡萄在内的东河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3个。东河区作为包头市的“菜篮子”,近年来持续推进“十个千亩”特色示范种植片区建设,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销量,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龙头、兴业态、树品牌,富有地方传统特色、品种品质优良的“名特优新”农产品逐步实现优质优价。目前,内蒙古“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到72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畜牧类206个,种植类476个,水产类38个,充分体现了我区农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点。

  行走在杭锦后旗沣达水产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虾塘间,一派繁忙的景象。合作社负责人魏继舟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往育苗棚塘的钢架上盖膜。

  2023年,杭锦后旗南美白对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沣达水产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杭锦后旗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生产经营单位之一。有了“名特优新”的“加持”,沣达水产养殖基地的南美白对虾卖火了。

  “去年我们养了60亩南美白对虾,今年要扩大到280亩,所以原有的1500平方米育苗棚塘不够用了,这是我又新建的1000平方米育苗棚塘。”魏继舟说,“原来我们基地主要是养殖草鱼、鲤鱼、花白鲢等这些常规鱼类,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去年,我的5口虾塘产出4万来斤南美白对虾,平均每斤卖到35块钱。咱们的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都不够卖了。”

  2018年开始,杭锦后旗水产服务中心多次外出考察、实地论证,综合考虑杭锦后旗气候、市场等要素,从沿海地区引进南美白对虾苗100万尾,在盐碱地池塘进行养殖,开创了对虾类在河套地区盐碱地水体养殖的先河。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南美白对虾在杭锦后旗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土特产”逐步闯出大市场。

  “2023年,杭锦后旗进一步优化渔业布局,加快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特色化发展,从山西引进了一家水产养殖企业,建起12000平方米的日光大棚池塘,配套建设拥有40口高位循环水圆池的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基地,年育苗能力可达6000万尾。我们还从江苏引进了一家企业落户三道桥镇,建设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基地。通过招商引资,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等措施带动养殖主体科学养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杭锦后旗水产服务中心主任高慧君介绍,“今年,我旗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达到1000亩,预计白对虾产量40万斤左右。同时,通过开展‘棚+鱼塘’接力养殖模式和虾鱼、虾蟹套养模式,进一步拉长渔业特色养殖产业链,提高养殖效益。”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近年来,杭锦后旗强化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围绕乳品、肉类、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杭锦后旗“两品一标”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1.55万亩,15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3家企业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种到收的全程监管。

  品牌建设是助推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内蒙古强化政策保障,多措并举增加“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数量。自治区农牧厅每年投入资金60万元全额补贴“名特优新”农产品检测费用。3年来,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检测农畜产品695批次,有力保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同时,指导各盟市全面梳理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现状,充分挖掘当地有特色、有品质的农畜产品,建立“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储备库,优中选优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自国家登录工作开展以来,已入库的优势特色农畜产品达784个。

  “我们还强化宣传推介,多种渠道提升‘名特优新’农产品影响力。通过宣传培训指导1203家企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名特优新’农产品标识,目前已实现全部产品100%用标。去年,组织193家用标企业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全国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展示‘名特优新’农产品256个,不断提高我区‘名特优新’农产品影响力。”自治区农牧厅有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乡村振兴
   第11版:文件
   第12版:要闻·文件
做好“优”文章 打好特色牌
内蒙古全面开展农资产品 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我区6地入选全国农业生产 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用真心换真情 以实干赢信任
盐碱滩“变身”水产基地
自治区首个“全国农产品品质规格 营养功能评价综合试验站”落户包头
赤峰市全面推广“以电折水”计量推进农业节水提质增效
小辣椒串起富民增收大产业
小平台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