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碱滩“变身”水产基地

千亩盐碱滩被改造成水产养殖基地。
开河鱼季又到了,黄河畔人欢鱼跃。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赵亚陆  徐昕  摄影报道

  在包头市九原区,陈勇一家人用24年的时间将打不素村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1280亩盐碱地,成功改造成为了一个集水产养殖、种植、深加工、餐饮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天佑生态农业科技园,创造了盐碱地的绿色奇迹。

  又到黄河开河时,天佑生态积极举办开河鱼节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与周边农村合作,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据了解,我区现有盐碱化耕地158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1.4%,盐碱化耕地具有含盐量高、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肥力水平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不利于作物捉苗和正常生长,经济效益差。耕地盐碱化成为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天佑生态的成功经验,无疑为其他地区的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乡村振兴
   第11版:文件
   第12版:要闻·文件
做好“优”文章 打好特色牌
内蒙古全面开展农资产品 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我区6地入选全国农业生产 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用真心换真情 以实干赢信任
盐碱滩“变身”水产基地
自治区首个“全国农产品品质规格 营养功能评价综合试验站”落户包头
赤峰市全面推广“以电折水”计量推进农业节水提质增效
小辣椒串起富民增收大产业
小平台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