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头市土右旗以规模化高标准农田替代碎片化零散耕地

小田变大田 大田成良田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皇甫晓峰  王海霞

  走进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海子乡苗六泉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在“小田变大田”项目区现场,机械轰鸣,数台推土机、挖掘机正在对项目区土地进行田块平整,乡干部、村干部、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调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包头市的农业大旗,近年来,土默特右旗抢抓国家、自治区关于整县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机遇,积极争取实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条件、农田配套水平、农民实际需求,让“小田变大田、大田成良田”,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2023年,土默特右旗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高标准农田改造如何让村民、村集体受益?苗六泉村作为海子乡土地整村流转的标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吕保禄算了一笔“明白账”:苗六泉村耕地面积7520亩,村内约75%外出村民的5500亩耕地流转给在村亲属经营,每亩地流转费不足200元。整村土地集中流转前,种子、化肥等种植成本亩均投入约600元,亩均产粮约1100斤,毛收入约1300元,纯收入700元左右。2023年,苗六泉村实施整村土地集中流转后,积极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通过村集体、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促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村集体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约10%,按照每亩600元流转费测算,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42万元。在村民收入方面,村党支部牵头将村内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监测户、原种植户和农机大户整合到企业务工,村民在获得亩均耕地流转费600元的同时,人均务工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变成了土地流转有收入、企业打工有收入的“双薪农民”。

  “我家有53.58亩土地,地块不平整且灌溉不方便,现在按每亩600元流转出去,不但可以拿到32148元的土地流转费,家里人还有更多精力外出务工,总体收入明显增加。”海子乡竹拉沁村村民高六拿到土地流转费后高兴地说。

  据了解,海子乡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从2023年开始,计划完成7.2万亩,已开工建设4.5万亩。目前,金和村、竹拉沁村、什大股村、苗六泉村、发彦申村、联合村、石泥桥村7个村实现整村集中流转土地近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在同时进行中。“海子乡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在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全旗率先实现整乡土地流转,开创土默特右旗乃至包头市土地集中流转的先河,为打造农业强旗奠定坚实基础。”海子乡党委书记贾刚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土默特右旗有耕地面积168万亩,截至目前,已建成115万亩高标准农田。

  2024年,土默特右旗积极争取国债资金2亿元,实施8.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采访中,土默特右旗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周长青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以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替代碎片化的零散耕地,将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质量。“粮食产量将平均提高10%,同时还能实现节水20%至30%、节药19%、节肥13%,每亩农田节本增效达500元以上。”他表示。

  站在石泥桥村口放眼望去,以前零零散散的田块,已然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经脉相通的高标准农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失信受罚”和“守信获益”成为行业共识
3种模式10种办法让草原休养生息
边墙内外买卖城
内蒙古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小田变大田 大田成良田
自治区16项措施扩大体育消费
循“新”出发 向“新”而行
来内蒙古听演唱会 乐享“宠粉”福利
稻粱充簠敬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