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学传承中法友谊

  □刘霄

  一

  以前写过一部关于动物的散文集《狗这一生》,其中有一篇是专门写牛的。在那篇文章里,主要谈的是黄牛。在村庄生活的二十多年里,我和黄牛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它们很熟,不知它们是不是也这样想我。

  机缘巧合,这次居然写了一部关于牛的长篇小说,还是来自法国的牛,这是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的,假设让我信马由缰地去想,以我有限的想象力恐怕也想不到这里去。这个世界就这么奇妙。

  准备着手创作这部小说时,我第一次见到了白牛。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白牛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外表的皮毛长得不一样外,白牛与黄牛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看上去温文尔雅。正因为如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会不时想起黄牛,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其实,除了斗牛场上那种好斗的牛,其他我见过的牛整体都很温和,给人一种“有事好商量,不急慢慢来”的亲和感。在大型牲畜里,比起马、骡子和毛驴,绝大部分牛的脾气都是好的。

  二

  鉴于这是一部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小说,在创作上,我觉得要严谨、严谨、再严谨,不能像其他诸如武侠、言情、盗墓之类的小说,极尽夸张、想象、渲染。我还坚持认为,这类小说即便是虚构,也要虚构有度。就如我的上一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任扶贫队长》一样,因涉及脱贫攻坚这样的重大题材,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将“虚构有度,不离现实”的原则贯穿整个创作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一些涉及那段历史的资料、提法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我作了严谨的考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核实、佐证和去伪。尽管这项工作耗时较长,但还是非常认真细致地去做了,整个过程像是在为一篇宏大的博士论文作准备。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让媒体这个职业浸染太深,有着浓厚的“职业病”痕迹,干什么事情都像是去写新闻稿,先把新闻五要素整明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前期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从哪个角度着手去写?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决定从牛的视角去写,即“牛眼看世界,所见皆不同”。

  以牛为第一人称,在创作上是有很大难度的,给自己拔高创作难度,我想挑战一下自己。但我相信,这种书写方式的创新,效果一定是不错的。事实也正如当初预料的一样,在叙事过程中,要兼顾“牛语”与“人语”,同时还要兼顾“牛思”与“人思”,既要考虑二者思想的不同,又要考虑二者语言的不同,处理起来确实费了些周折。但从最后的结果看,整体还是令人满意的。

  正式开始创作时,我基本处于“闭关”状态。每天晚上一下班,便闭门不出,将自己关在小屋里,安静地构思、码字。可能是绝大多数搞文学创作人的共性,在喧哗的环境中会变得没有思路,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才思泉涌。

  我有一个对创作有利的条件就是打字速度快,基本上思路所到之处,字已经出现在了屏幕上,没有因打字速度慢而影响到思想表达,也就是说基本没有卡顿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有思路的话,一晚上写五千字基本没什么问题。另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是,我睡眠时间比较少,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也照常“升起”,像是打了鸡血,满血复活。在“闭关”期间,一些朋友会时不时表达对我创作进度的关心,并不时进行言语上的“恐吓”:“你再不出来,小心我们不和你玩”,或者“你再不出来,小心我们想不起你长啥样子”。面对这些问候,也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应当如何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我知悉的范围内,有的人选择了吃饭喝酒,有的人选择了打麻将,有的人选择了追剧,有的人选择了刷视频……

  三

  一部优秀作品的问世,绝不是作者一个人的事情。感谢我所供职的内蒙古日报社多年来的悉心培养,让我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知识积累,在鼓励每个人成长成材的向上环境中施展才华和抱负。同时,为了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作之中,社里对我的创作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为我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充足的创作时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写作过程中,自治区文联从策划、采访、写作、改稿到出版,全过程参与。进入编校环节后,出版社的同志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了每一个字词和每一个标点符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印刷发行处给予的大力支持,让本书得以尽早面世。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刘文军研究员也对本书贡献了重要力量。

  令人欣慰的是,《白牛》出版后的反响还是不错的。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与中国携手走过了意义非凡的一个甲子。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白牛》的出版发行可谓意义非凡。《白牛》见证了中法友谊,让读者了解到中法建交初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并使这段历史得以被铭记流传,让读者了解到一段大国外交佳话如何在祖国北疆大地上落地生根。《白牛》借主人公之口讲述了5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火热实践,见证了内蒙古人民的善良质朴和勤劳勇敢。作品在书写白牛的同时,把一个勇闯新路、日新月异、活力迸发的内蒙古形象展示给了世人。

  《白牛》作为记录中法建交的文学作品,能为传承中法传统友谊作出一点贡献,是作家应尽的职责。从这一点而言,我还是很自豪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呼伦贝尔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悦读
以文学传承中法友谊
【编前】
漫步时光50年,牛!
一首关于“牛生”的 唯美绝唱
牛眼看世界 笔下有乾坤